近年来,海宁市以打造“五星级”服务标准为抓手,在离退休干部的居住地充分发挥“3D银立方”组织优势,深入推进社区报到、以老助老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有力推进老同志“四就近”服务提质增效。 一、聚焦“强芯”,融入基层党建“一盘棋”。构建“支部+服务队”组织架构,在社区大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理论学习、主题党日、关爱老党员等活动,在家门口搭好“365天党建”平台。倡导“三不”原则,完善组织建设、志愿服务、阵地配置等制度。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持续引导老同志在微网格和小区业委会等平台发挥作用,如洛溪嘉苑二期“银立方”牵头打造的“七彩邻里家”服务团,成为小区防汛抗台和疫情防控的主力军。 二、聚焦“暖心”,打好精准服务“组合拳”。办好分内事,依托服务管理系统做好离休干部“一人一策”工作,办好援通呼叫器、就医直通车、市民卡升级等实事项目。优化服务网,依托政企合作平台,持续推出专科体检、居家护理、适老化改造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如联合“福如海”推出“Yi迅通”无障碍就医陪护服务;协调解决重症就医、药品配送、物资采购等“急难愁”问题38件;根据防疫需求,开展离休干部送“苗”上门行动。 三、聚焦“创星”,打造以老助老“金名片”。关爱“老伙伴”,发挥低龄老干部这一支重要群体的作用,通过结对帮扶为高龄老同志提供亲情化服务,如修川社区发挥退休教师优势,托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日固定开展手工课堂、趣味健身等特色服务。管好“一家事”,在老旧社区以“银立方”为骨干组建“银龄自治委”,领办小区自治、施工监督、电梯加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涉老民生实事。打造“智助团”,以 “银龄服务队”为骨干,针对智慧医疗、智能回收、“银领云支部”等应用场景推广开展流动教学,累计教学2.8万余人次。 四、聚焦“抱薪”,建好专项经费“资金池”。保障基本支出,财政每年按离休干部实有人数核拨“四就近”服务专项经费。通过镇街道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对“银立方”志愿服务给予资金支持,“古樟树下育新苗”“尚书堂”等多个特色项目通过评审立项。每年从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经费中划拨专项资金,开展年度十佳“银立方”社区和“助力之星”评选,用“小奖励”撬动志愿服务“大动能”。 五、聚焦“欢欣”,唱响乐龄追梦“好声音”。打造老年大学琳轩教学点、农商行共富驿站、住建局共享活动室等特色功能阵地,推动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的“银尚达人”就地发挥作用,选育“慧灵”编织社、张渭康乡村音乐班、七彩生活之舟工作室等一批品牌工作室,倡导文化养老和价值养老新风尚。统筹“四就近”资源搭设红歌庆典、公益婚纱摄影等活动平台,让老同志唱主角,传递乐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