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红色传承路上的老党员张守强:“强省有我,银龄在行动”

2022-6-27 17:3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08| 评论: 0|原作者: 车维玉|来自: 荣成市寻山街道办事处老干部工作联络站

摘要: 一支笔、一个本、一辆电动车、一个红马扎、一件红马甲和一枚党徽,是陪伴老党员、退休老教师张守强的“六宝”。这“六宝”陪伴着这位已跨入古稀之年的白发老人,走进了学校、农村、社区、工厂,仅从2021年到现在,已 ...

一支笔、一个本、一辆电动车、一个红马扎、一件红马甲和一枚党徽,是陪伴老党员、退休老教师张守强的“六宝”。这“六宝”陪伴着这位已跨入古稀之年的白发老人,走进了学校、农村、社区、工厂,仅从2021年到现在,已宣讲“党史”100多场,听众达1万多人。

他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一名老干部,而是继“张晶麟烈士事迹报告团团员”兼首席顾问后,又成为荣成市“红马扎”流动党史宣讲团成员,同时还是一位红色印迹的挖掘者、红色故事的整理者、记录者和传承者。

走遍寻山大地写出50多万字的红色故事

张守强出生在荣成市寻山街道办事处青安屯村。荣成市一块红色的英雄辈出的土地,青安屯村更是有名的“烈士村”,共有烈士37名,著名的中国10大女烈士之一的“少年女英雄张晶麟”就是其中之一,就是出在青安屯村。

他退休以后,特喜欢和村里的老人聊这些红色的故事,萌生了要挖掘、整理、记录这些故事的念头。“英雄为国捐躯了,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应该被更多的人记住!”抱着这个念头,自2010年退休至今,他先挖掘本村的先烈及伤残军人的故事,完成了《青安屯村的有关传说》《我的父老乡亲》《青安屯村英雄录》等系列作品,共计20多万字;后来他又扩展到周围的村子,骑着电动车或者乘坐公交车,走遍了寻山大地,以《村名里的故事》为题,撰写了《昔日的军事重地——寻山所》《古时军事要塞——罗山寨》《大水河变迁》等20多个村子的红色故事,共计有30多万字。这些故事先后由《威海文艺》《荣成时讯》和网络等给予转载。

为了方便材料的整理和保存,他又跟着小外甥学习电脑的使用,截至现在已经用坏了三台电脑,打印纸不知用了多少,这些都是自费。

辗转公交宣讲百余场,听众超万人

2021年7月1日,喜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年初开始,张守强就开始了党史的宣讲,在“青安屯英烈纪念馆”和“张晶麟烈士旧居”宣讲烈士事迹,除了本地的参观者以外,他还接待过来自河北石家庄、保定,山东临沂郯城、威海市等地的游客。本地的用“荣成土话”宣讲,显得亲切;小学生和外地的参观者就用“荣成普通话”宣讲,让每个观众都能听懂。外出宣讲时,对象是小学生就引用小英雄的故事;面对妇女就讲女英雄的故事;中学生或大学生就用青年英烈的故事;到了农村就穿插他们村烈士的故事(我们这里每个村都有烈士)。人们都称他为“百变讲师”。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宣讲什么内容、多长时间,只要是有宣讲任务,他就是饭不吃、觉不睡,也要完成备课任务。他的身体条件极差,有严重的心脏病、腰间盘有三节脱出、腿还疼痛,但是他从不耽误事。他有一个统一配备的“公文包”,每天包里一定要放一瓶“速效救心丸”以备急需;走一段累了,就坐着马扎休息一会;宣讲时都是站着,防止坐时间长了站不起来。

为了更好地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他养成了特别注意关心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大事,在报纸上摘抄下来。如,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前夕,撰写了《中国共产党荣成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决议学习体会》《中共威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学习体会》《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速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等,形成了一个“党史宣讲材料库”,大概有10万字以上。

10多年的时间,让他还养成了“爱写作”习惯,甚至说是“上瘾了”,一天不写东西,心里就觉得好像少点什么,手就痒得很。

张守强在宣讲路上确实是不辞辛苦,有的时候一天都要宣讲四场,累得嗓子都沙哑了,但是只要党一召唤,他又信心百倍的“上了战场”!以前因为心脏病,每年至少要住院两次,由于宣讲过程让他心情愉悦,他的身体有了好转,一年多没住院,他高兴得不得了。

防疫期间,他就着急上火,只好每天在电视和网络上搜集资料,利用“三字经”“四字句”“五言辞”“七律”“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相声”等形式宣传防疫知识,而且是笔耕不辍,形式多样,受到好评。

由于他不遗余力地为党的工作发挥余热,他被荣成市宣传部、组织部、老干局、关工委等部门聘任为“党史宣讲师”;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电视台、荣成时讯、荣成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对他都有采访和报道;他还被推荐上了“威海市好人榜”和“山东好人榜”。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