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穿鞋很费鞋。脚长得丑,两个脚大拇指很长,鞋面容易穿洞;走路外撇,容易磨底。一双新鞋,我穿个把月,就破烂不堪了。为此,母亲很是伤脑费神。 20世纪60年代,一双新布鞋,也算是一件小小的奢侈品。为了爱护这双新布鞋,母亲教给我一些小窍门,如:每次洗完脚,要擦干脚上的水再穿鞋,以防止鞋子发霉;走路时要走正、行稳,避免用鞋底拖刷地面,减少鞋底的磨损;走亲戚做客时,两头穿鞋、中途不穿鞋。居住在我们那一带的客家人,平时干活、串门、赶集都是打赤脚或穿草鞋,但走亲戚做客时必须穿鞋子,以表示对亲戚家的尊重。记得有一次,我去十几里路远的外婆家做客,我按照母亲教的办法,走出家门不远的地方,就把鞋子脱下来,夹在腋下;快到外婆家时,在小河边洗洗脚,再把鞋子穿上。进了外婆家的门,外婆看到我穿鞋进来,脚背上还是湿润润的,立刻夸我很懂事。就这样,这双布鞋我穿了大半年时间。 1964年,我参军了。在临走之前,母亲为我赶制了一双特制的布鞋:鞋底很厚,叫“千层底”;因我脚大拇指长得长,母亲在鞋面容易穿洞的地方,又特意加厚了两层布,使鞋子更加耐穿。在我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把这双特制的布鞋交到我手上时说:“部队行军走路多,公家发的鞋不够穿,你就穿上它,行得正,走得稳。”我到部队后,训练十分艰苦,行军、演习、千里拉练、摸爬滚打,部队发的解放鞋不够穿,我几次想拿出母亲做的布鞋穿上,都舍不得。在连队的7个年头中,鞋子破了就补,就这么对付下来了。后来我被提了干,进了机关,也始终带着母亲送我的那双老布鞋,并一直把母亲讲的“行得正,走得稳”作为自己为官做人的座右铭。 1990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这双老布鞋也被我从军营带到了地方。在地方工作的16年中,我分别在几个部门担任过领导工作,我都坚持“脚穿皮鞋,心想布鞋”,做到地位变了,生活好了,节约简朴、廉洁自律的思想没有变。 2006年,我退休了。退休后,我拿出那双伴随我40多年的老布鞋穿上,感到脚上格外舒适,走路格外轻松,心中格外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