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昭通市委老干部局通过开展“三个深入融合”,落实“一化带两化促三性”要求,推动工作方式转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能力提高,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信息化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已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巨快的自媒体时代,更需要离退休干部们讲好昭通故事、展示昭通形象、传播好声音。昭通市委老干部局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和时代发展趋势,及时印发《昭通市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积极搭建以“银发·云党建”“朱提·云课堂”“白鹤·云服务”为主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把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学习教育、服务管理、作用发挥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昭通信息化建设特色品牌。截至目前,昭通市28091名离退休干部实现精准录入、动态管理;90%以上离退休党组织建立了微信群;与云南广电网络公司合作,录制推广线上讲堂、课程100余个,将乌蒙银发大讲堂、老年大学课堂搬上了荧屏;开展老年大学线上直播授课20余场,点击学习达12000人次。 推进精准化与创新服务载体深度融合 精准体现的是一种务实作风、更严要求、更高质量。昭通市委老干部局坚持热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的“五心”服务理念,创新建立“34211”离退休干部精准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拓展离退休干部工作载体,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围绕离退休干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分类管理、精准服务、服务保障3大体系,分级建立健全离休干部、建初干部、厅级退休干部(处级退休干部)、离休干部遗属4类对象的个人信息台账,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部荣誉退休制度2项重点工作,实现1个全覆盖(全局20名干部职工对市直117名服务管理的离退休干部结对联系),推动全市离退休干部实现建档立卡,确保离休干部“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工作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截至目前,全局干部职工通过电话、微信或者其他方式至少同服务对象联系300余次;2020年以来,家庭医生共签约离休干部90余人,为200余名退休干部举行荣退仪式;全市149名离休干部实现“一人一策”建档立卡,并根据离休干部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300余条,共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60余件。 推进规范化与落实服务保障深度融合 工作规范化正是老干部部门工作最大优势。昭通市委老干部局以抓实好制度、好典型、好案例工作为契机,以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阵地建设、作用发挥为着力方向,推动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是建立制度促规范。总结近年来昭通市在精准服务离退休干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印发《昭通市离退休干部工作精准化服务实施方案》《昭通市离休干部和厅级退休干部“一人一策”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全市离休干部服务工作步调一致、实用高效。二是建好阵地促规范。重点抓实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为主的学习活动阵地建设,通过建立完善一套建管用的制度,切实把这些阵地建设成为离退休干部的政治高地、文化园地、精神属地和正能量发源地。截至目前,建成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室)142个,可同时满足12000多名老同志参加活动,拟将永善县作为云南省老干部活动阵地示范地基打造。建成乡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老年学校)91所、村(社区)老年大学学习点417个,初步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三是抓实队伍促规范。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的“三个定位”“四篇文章”,把离退休干部工作置于全市大局中来认识谋划,规范登记“银耀乌蒙”志愿服务协会,组织引导老同志自觉自愿、力所能及地开展助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四助力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支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2500余名银发志愿者,积极参与到“以老助老”、助力产业发展、政策法规解释、矛盾纠纷化解、群众情绪疏导、社区治理、共建共享等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