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舌尖上的安全

2014-2-27 15:5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22| 评论: 0|原作者: 文 / 郑州 吉良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主席马年春节前夕,视察内蒙古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时,再次强调食品安全这一热点话题。他时刻关注着民生疾苦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放心食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主席马年春节前夕,视察内蒙古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时,再次强调食品安全这一热点话题。他时刻关注着民生疾苦,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苏丹红、毒豆芽、塑化剂……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刺痛公众的神经。食品安全的乱象,虽经一再打击和整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前不久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为此,强调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覆盖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和问责机制。以“严格的标准、严密的监管、严厉的惩处、严肃的问责”,真正做到听民声、接地气、解民忧、谋民利,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央视有一档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很火,许多人大快朵颐。而“舌尖上的安全”,是指如何吃得安心放心,话题未免沉重。但后者远比前者重要,也更让人揪心,质之当下,也更有针对性和迫切性。解决好这项关乎民生的大问题,是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抓好源头,标本兼治,生产、收购、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哪个环节都不能放过。

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有民生的大事小情,哪一件都离不开民生政策和政府关注的目光。比如,更为要害的土壤与水源,这是我们的生命之本。现状如何?是否也要划定警示红线,绝不允许出现危害当代、贻害子孙的作孽事件?比如转基因食品,要有权威解释和发布,能吃就理直气壮,不必欲说还休;哪些最好不吃,也要告知民众。特别是监管中发现的风险要及时提醒,切实建立起舌尖上的安全防线。食品安全法规政策的出台,典型的相关大案要案,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加透明度,以警钟长鸣。

食品安全问题沉疴已久,因此替老百姓打好“保胃战”,既需要有效的政府监管、完善的法规制度,同时也要施以“猛药”,加大惩治力度,才能奏效。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只有让老百姓吃得放心,餐桌安全得到保障,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人们渴望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权益诉求。尤其老弱病残群体的饮食安全,更应格外关注。作为消费者我们实在无力对商品进行质量鉴定,更难成为食品安全的行家里手。因此,只能对食品生产和经销商报以自然的信任。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信任有时要大打折扣。看来,舌尖上的安全不是孤立的,问题也不光出在食品本身,还关乎整个社会的诚信度。

有中央高层的垂注,政府与民众休戚与共,就能共同唱响食品安全的好声音,做好食品安全的大文章。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充满信心和希望。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