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奶奶,您快看,我终于拥有自己的风筝了。”晚春5月,济宁泗水县微公益“微爱妈妈”陪伴行动现场,12岁的留守儿童芳芳(化名)高兴地举着自己刚刚用水彩笔装饰过的风筝,向县华龄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党支部书记钱玉珍“炫耀”,看着听话又懂事的芳芳露出了笑脸,钱会长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像这样的活动,钱会长几乎每一次都会到场,积极参加举办的志愿服务活动,不只是她,还有许多穿梭忙碌在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银发志愿者们,他们一起用爱传递着温暖,用心感动着城市。 今年以来,为将老干部志愿服务机制科学化、精细化、便民化,泗水县在全县老干部中创新打造“志愿+”立体化路径,搭建老干部志愿服务综合平台,在原有的7支老干部志愿服务分队的基础上,以“志愿+关心关爱”“志愿+红色宣讲”“志愿+社会治理”“志愿+传帮引带”等形式,将志愿队伍重新整合或打乱重组,实现队伍联合、资源共享、人员互通,让老干部志愿者在各自擅长领域“大展拳脚”、发挥作用。划分“学雷锋,送爱心”“关爱留守儿童”“疫情防控有我,守卫健康家园”“文明创建,银发先行”等十余个主题,每月挑选2到3个主题制定“老干部服务周”活动方案,每次募集10至20位自愿报名、有志愿能力的“五老”志愿者,连续开展一周的“N主题,多形式”志愿服务活动。 “乡村儒学讲堂”志愿服务队带头人王春老师,用知识“脚步”丈量乡村道路,用乡土语言讲好“本土故事”,在此轮紧张的疫情缓解过后,他带着《中华好家风》讲课内容重新来到了圣水峪镇小城子村“习语润泉乡”宣讲现场,等待他的仍旧是座无虚席的课堂和群众迎来再次开课的满眼期待,“家里老人们早就盼着王老师来讲课了,你看,一个个都坐不住了。”小城子村“幸福食堂”管理人陈先生喜笑颜开地说。小城子、涝沃、椿树沟……各个乡村儒学讲堂因为这些“闲不住”的老同志们,在这个因疫情而稍显暗淡的春天重新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志愿+”机制也善于借助“习语润泉乡”“喜迎二十大,建言新征程”等特色主题,鼓励老干部、老同志将其归纳融合为有个人特色的如红色宣讲、文艺汇演、银龄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充实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擦亮“本色家园•银耀圣源”党建品牌和“洙泗华龄”志愿服务品牌,激发老干部志愿服务和基层群众素质提升互融共进、良性结合。截至目前,泗水县已开展“志愿服务周”活动6次,不同形式的个人(团体)志愿活动达10余种,受益群众达30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