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老了,要不要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

2022-5-24 16:56|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25813| 评论: 8

摘要: 最近,全国多地对楼市政策进行调整。其中济南市提到,支持养老及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本市户籍家庭,限购区域内家庭住房总套数在两套及以下,有父母投亲养老情况并取得居住证6个月以上的,可在限购区域内增购商品 ...

最近,全国多地对楼市政策进行调整其中济南市提到,支持养老及多子女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本市户籍家庭限购区域内家庭住房总套数在两套及以下,有父母投亲养老情况并取得居住证6个月以上的,可在限购区域内增购商品住房1套。

此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此外,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子女、近亲属在郑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

政策鼓励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但离开自己的故乡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是不容易的事情

老了,要不要离开家乡,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您怎么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桃园愤青 2022-12-14 21:09
对多数老年人老实说,大都不喜欢离开老家到子女家居住,或者说和子女一起居住的。和子女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吃不到一起,有很多不便。只要生活能自理,还是自己独立居住好。子女孝顺,不在远近,想孝顺就是远一点也是能进到孝心的。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父亲和儿子住在一起,父亲死了儿子不管不理,还是邻居发现报了警。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但是,类似的不孝顺的情形还是存在的。
照顾买一套房,不是嘴上说说,要有优惠具体细则,比如,房源由谁出,价格上给与多少照顾,如果没有什么优惠只是商家炒作,就有推销楼房的嫌疑。
引用 快乐驿站 2022-6-25 10:19
老年人都故土难离,离开家乡,跟着儿女住是没办法的事。我没有这种事,但很多同事跟儿女去大城市住了,还在那里买了房子,但老家的房子还留着,就是为了还能够回老家看一看,留一个念想。
引用 蓝色的海洋 2022-5-30 14:27
总的还是应因人而定。经济条件比较好、身体也还好、与子女的关系还不错的大背景下,且子女处的自然环景、和气候比较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去子女身边去买套房相邻而居,达到关键时刻相互关照的目的,但也要做好,老不自理的时期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准备独处到有尊严、优雅的离去的思想和准备。反之,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情况下,特别是经济达不到时,就应早做就地养老的打算,做到有备无大患。
引用 yeynsn 2022-5-29 13:56
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如果愿意这样的,政府可政策照顾!
引用 嘉言懿行 2022-5-25 11:52
这是当前许许多多老年人普遍关注和即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些老年人,包括家住农村,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民和退休人员;也包括虽然住在城市,但子女却住在另外城市的老年人。从总体上看,老年人与子女住在同一座城市,尤其是住得比较近的时候,好处非常多。父母身体健康,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时候,可以力所能及地对子女的家庭、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关怀,尤其是,当父母有病有灾,出现不测,需要亲人照顾的时候,则更加方便一些。这种相互依存、苦乐与共精神,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和人类的自然本性。
诚然,与子女住在同一座城市,距离越近越好。但是,这也不是心血来潮、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有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有的故土难离;有的担心与年轻人观念不同,难于相处。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最好要有自己的住房,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家住农村,眷恋田园生活的老年人,可以事先通过租赁等形式,到城市住一段时间,体验一下城市生活,等适应了以后再买房长住。
引用 江洲游子 2022-5-25 09:23
我已经这样做了,到孩子所在的城市生活是不二选择,尤其是到了晚年,不仅仅是为了团聚。几年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2021年我住院5次,陪床有老伴,但跑腿的话完全依靠孩子,如果孩子不在身边,仅老伴一个人肯定支撑不住。平时,我们腿脚不便,也是孩子直接送来或网购一些生活用品送到家里。今年济南遇到疫情小区被封,也是孩子想方设法给我们送来生活必需品。
引用 纪慎言 2022-5-25 07:12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因人而异。
引用 子豪启荣 2022-5-24 22:07
老人与孩子各自就近居住,是最妥的“亲密有间”的关系。政策很有人情味,非常好,但,是否实用和适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我觉得,只要还有自理能力就绝不去子女家里养老,即使子女再孝顺也不行,除非有利于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

查看全部评论(8)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