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王元良任浙江玉环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发展玉环文物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成绩,使玉环文物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玉环岛位于东海之滨,清雍正六年暨厅,距今仅有260多年,群众都说玉环“开山”迟,历史短,无文物。1981年,玉环文物管理委员会建立,组织上动员王元良干这一行,因他1972年在省田野考古学习班接受过专业训练。当时,文管会一无文物,二无资料,三无房舍,但王元良毫不推辞,下决心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为了熟悉文物业务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常去省文物部门虚心求教,并组织文管会全体委员每年一次外出参观各类文物展览,学习兄弟单位经验。委员会成员还常到全县各文保单位,文物古迹区检查,多次进三合潭等重点地区,在田头宣传《文物法》和上门征集出土文物。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乐于为玉环文物事业出主意,卖力气,形成一种“不挂牌子,要干实事”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王元良他还创办了不定期小报——《玉环文物》,通过它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文物政策、法令,普及文物知识;报道玉环文物工作动态;交流文物保护工作经验等。实践证明《玉环文物》深受领导和群众的欢迎。而《玉环文物》的写稿、整稿、编稿、审稿、排版、插图直到校对,从头至尾均由王良元一人承担,且从未拿过一分稿费或补贴。为了更好地听取反映,扩大宣传,每期刊出,他都是亲自走遍玉环50多个单位分发小报,10年来从未间断。为抢救古籍,还将仅有的一部《玉环厅志》原样复制300套,提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之用。他还与金新寿同志协作,花了一年工夫,编写出一本198页14万字的《玉环古诗选》。 10多年来,王元良为文物调查和征集工作而操劳。有时为考证一件文物和一个问题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平时,当一发现文物线索,他总是风雨无阻,上山登岛,及时去探个究竟,好几次带病坚持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摸清了玉环文物分布情况,公布了1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已征集到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逐一进行登记编号,并建立了文物档案。这些在群众手里的文物,是他苦口婆心走家串户征集来的,件件文物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尤其是三合潭古遗址的发现,引起了省地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这一重大发现,将玉环历史上推了4000多年,不仅证实玉环岛历史悠久,而且对于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岛屿的古文化和历史沿革,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从而改变了人们一向认为玉环“开山迟”、历史短、无文物的不正确看法。三合潭遗址范围广、面积大、文物丰富,有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过的农业、狩猎、纺织、捕鱼工具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青铜器等。在西周村落遗址中还发现古建筑留存的干栏式木桩。特别令人瞩目的是三件一套的多孔石犁。出土时两件犁壁一上一下,犁头夹在中间,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 王元良默默地为发展文物事业付出了十多年的辛勤劳动,因对文物考古上的贡献,他本人荣获“浙江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直到1992年,他正式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