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与思考 泰州市海陵区城南街道莲花社区以“爱心储蓄所”为平台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总体情况而言,运作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 1.顶层设计不够具体。“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虽然也冠以“志愿”,但是与传统志愿服务相比,最显著的不同就是“有偿性”,这种有偿性需要国家权威予以保障。近年来,我国从积极老龄观的角度大力提倡互助养老,但是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引与支持政策,而且依托社区发展,形态各异、运作模式千差万别,而社区作为一个自治组织,也没有能力为“时间银行”提供强有力的运行保证。 2.运行模式不够科学。一方面,服务换算指标不够科学。虽然说不管是精神慰藉还是照顾卧床老人,都应该同等对待,但若不设置公众认可的换算标准,结果可能是简单的工作供不应求,复杂的工作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老年人经常会跟随子女生活,有一定的流动性,老人一旦搬家,新搬入的社区很可能未设置“时间银行”,即使存在“时间银行”,也肯定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储户原来存储的时间货币就无法兑现。 3.持续动能不够强大。一方面,社区低龄健康老人虽然有服务的热心,但是在倡导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环境下,他们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层次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随着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快,高龄老年人的比重将不断增大,低龄老人的人数相对减少,当这部分低龄老人集体步入高龄,开始支取储存的时间货币或倾向于兑换志愿服务,那么“时间银行”可能面临志愿服务供不应求、入不敷出的问题。 为破除“时间银行”模式下的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困境,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让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开展标准化建设。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由政府建立、发布关于“时间银行”的统一运营标准和换算兑换体系。可以参考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根据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强度划分等级,确定存兑系数。 三是积极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本。当前,我国的退休年龄在世界范围都是属于偏早的,在老年人口红利方面的储备相对充足。我国老年人的再就业机会又比较有限,是“时间银行”的宝贵人力资源。 四是利用新兴技术实现通存通兑。通过各种渠道将“时间银行”发展到省级统筹。积极开发专业APP、小程序等技术平台,加强时间货币的存取保障性和通存通兑性,最终实现全国“通存通兑”。 五是突出“孝文化”兜住“道德人”底线。“时间银行”虽然是有偿服务,但有偿兑换并不是“时间银行”的本质目的,过分强调“经济人”思维会扭曲志愿服务的“道德人”本质。因此,要加强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建设,弘扬传统的孝文化理念,提高服务者自身的价值感和认同感,提高自身对家中老人甚至全社会老人的尊敬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