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委老干部局

2022-4-24 18:55|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675| 评论: 0

摘要: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飞速发展态势,面临老年人口激增、养老需求旺盛但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无法满足需求、机构养老服务不够完善等多重困境,造成大量弱势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问题。为应 ...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飞速发展态势,面临老年人口激增、养老需求旺盛但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无法满足需求、机构养老服务不够完善等多重困境,造成大量弱势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问题。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我国提出了“互助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并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幸福院、合租互助等各种形式的尝试。深入探讨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完善互助养老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对丰富互助养老的内容、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完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

一、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概念与优势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党的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些政策规划的颁布表明我国对养老问题密切关注,为引入“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铺垫了政策背景。

“时间银行”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加·卡恩教授于1980年提出,原意是指把公益服务者做公益事业的时间累计起来像存钱一样存入银行,也就是时间银行,留待其需要的时候,可随时从时间银行里支取自己以前的时间,用来为自己服务。目前国内对“时间银行”的概念界定有多种:从兑换方式来说有劳动代际交换、劳动成果延期支付说和志愿服务时间累计等三种;从参与群体有涵盖所有年龄段的广义“时间银行”和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狭义“时间银行”。各地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叫法也各有不同,如“时间储蓄”“爱心时间银行”等。

通过“时间银行”等模式的互助养老服务将低龄健康老人吸引到志愿者服务队伍,由社会负担转化为社会财富,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邻里互助中开展良性互动,获得社交满足感,也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储蓄时间、积累资本。对高龄老人来说,他们在熟悉的社区、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养老资源,保持心情愉悦、促进身心健康。总的来说,互助养老服务基于志愿服务引入有偿激励模式,能保证志愿服务本质属性并实现付出与回报的统一,有利于调动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推动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实践

(一)起步阶段

泰州市海陵区城南街道莲花社区建于1999年,是个位于繁华商圈附近的老旧小区,有居民楼86幢,3240户,113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946人、残疾人84人,养老需求、特殊照顾需求很高。但是小区的基础设施日渐老化,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诉求。恰逢社区有许多退休居民,退休后突然没了工作很不适应,来社区希望成为志愿者。2013年,莲花社区导入“时间银行”理念,设立“爱心储蓄所”活动平台,打造“爱心接力站”服务体系,构建“服务-被服务-更好地服务-更好地被服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在“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催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二)发展阶段

1.建好队伍。一是广泛吸纳“基本储户”。倡导美德善行理念,完善社会化招募机制,采用“低偿+无偿,业余+专业,组织+自愿”的方式,鼓励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人群成为“爱心储蓄所”的基础性“储户”。二是重点培育“骨干储户”。充分发挥莲花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20余人,在“爱心储蓄所”注册登记,作为中坚力量,做标杆、树榜样、当先锋。三是全面加强培训指导。立足于提升“爱心储蓄所”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主要从服务理念、精神、技能和纪律等方面,系统化、有针对地对各类“储户”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2.建好制度。为加强对“爱心储户”的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成效,社区制定了《“爱心储蓄所”储户管理办法》,实行“一证、两册、三”的管理模式,即为每位储户发放一张工作证,一本爱心储蓄所爱心服务手册、一本爱心储蓄登记手册,一本爱心储蓄存折卡、一张爱心服务联系卡和储蓄所爱心服务LOGO胸卡,以此激发储户的责任意识。制定《“爱心储蓄所”积分和兑换规则》,采取先服务后确认登记的办法,细化长期、短期两大类帮助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购买物品、心灵安慰20余项积分细则,明确积分可随时兑换“爱心储蓄所”提供的爱心商品、志愿服务或社会组织的培训课程(泰州棋院体验班、“旋风”乒乓球队初级培训课时、“俏夕阳”戏曲协会乐器培训课时、文教育艺术课程等等)。2021年,创新管理模式,在社区美莲花”公众号上线“爱心储蓄”小程序,实现线上注册、任务查看、任务认领、个人志愿服务情况查询、兑换商品等,简化、优化了服务流程。制定《“爱心储蓄所”志愿服务岗位量化评星标准》《“道德储蓄所”表彰奖励办法》,逢双月开展一次集中评星活动,年底开展表彰奖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突出需求。“爱心储蓄所”以关爱弱势群体、同享幸福阳光”为服务目标,根据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不同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制定了生活关怀、心灵慰藉、困难帮扶、特殊关怀、邻里互助、公益活动6大服务项目于一体的“服务菜单”,组织引导储户尽量提供代买、生活料理、心理疏导等多形式、多方位的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设置“长者探望项目”,定期对36名高龄老人及独居老人上门测血压、帮助买菜、精神慰藉,开展“送健康、夏送清凉、秋送希望、冬送温暖”的“四”活动,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完善邻里互帮互助体系。

(三)效果显现

自建立以来,“爱心储蓄所”注册登记“骨干储户”135人,累计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2500多人次,服务时间2000多小时,储蓄好人好事2500多件,宣传长廊宣传“爱心服务”优秀义工18名,利用“美德善行”宣传美德故事42个,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发展初见成效,涌现出朱年华、梁玉玲、张锦秀等一批坚守初心永不忘、夕阳光照春晖的“三星”老干部党员储户。“爱心储蓄所”被《新华日报》《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等各类媒体集中专题报道,荣获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泰州市机关(行业)服务品牌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