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敲门探望,帮忙购买生活用品,傍晚陪聊解闷,节日包水饺……阳春时节,暖意融融。在沂源,身着“春松”字样红马甲,满头华发但精神矍铄的志愿者们走门串户,用一颗颗炽热的心,温暖了每一位寻求帮助的老人。 沂源创新推出“春松·银龄互助”项目,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如今,“银龄互助”已成为沂源空巢、高龄、失能以及特困老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党建引领 以“党旗红”抒写“万年青” 沂源县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委成立于2018年4月,下设3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49名。组建各类宣讲团、特色党小组等20余个,遴选9名志愿者党员担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212名志愿者担任社区网格长、楼长或单元长,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居民群众。 早在2020年,沂源县委老干部局即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沂源县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委,在社区建立“春松·长者支部”,为志愿者当中的老党员安了家,解决了老党员组织边缘化的问题,成为教育、管理和服务老党员的“红色堡垒”,为离退休党员搭建了践行初心、表达爱心的平台。同时,逐步建立完善县—镇(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在基层一线打造“银龄互助”综合体,实现制度建设与组织机构设置相匹配,确保组织有效覆盖、活动系统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规范运作。 所谓“银龄互助”,即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以老助老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健康、相对低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失能及特困老年人,这是一条互助养老的新路子。 哪里有春松志愿者,哪里就有“银龄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此举不仅擦亮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品牌,更绘就了以“党旗红”抒写“万年青”的华章。 截至目前,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已互助结对1341名70岁以上老人,认领微心愿1056个,公开践诺承诺事项726件;开展文明创建、红色文化宣讲、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170余场次、1000余人次。服务队党委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服务队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省志愿者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精准滴灌”的“点菜式”服务 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陈明庆是“春松·先锋夕阳”平安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住在气象局住宅小区,他的邻居也是一位独居老人,患腿疼病,拄着双拐,家门口都出不去,两个孩子一个住在济南、一个在工厂跑外,没人照顾。一日三餐买饭、天天买菜,成了陈明庆每天都帮着做的事,时不时地还得贴上钱。这位退休检察官天天如此,坚持了数年,成为自己每天的生活习惯。 “事情很小,人也平凡,但把这些平凡的小事做长了,平凡就成了伟大。”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春松·先锋夕阳”平安志愿服务队队长周仕文说道。 “春松·银龄互助”项目切实把老同志聚起来,用起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以及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引导健康、低龄老党员“N对N”或者“N对1”帮扶空巢、高龄、失能、特困老人。在社区设立“春松”志愿服务“双向菜单”,社区高龄长者以“点菜式”“套餐式”选择服务项目,志愿者接单上门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围绕理发、助洁、康养、维修、餐饮等内容,与需要帮扶的高龄老人结对,开展“养老、医疗、文化、志愿”等服务,形成多种互助模式。 2020年,“春松”东苑社区分队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建立“银龄互助”驿站,设立“助洁”“助医”“助餐”等12类“爱心助老”岗位,将156名队员划分为20个互助小组,在提供基本助老服务的同时,增添部分特色服务项目,以探索“银龄互助”服务模式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截至目前,全县已有830余名老干部志愿者参与到“春松·银龄互助”项目,共计“接单”3700余次,累计服务时间达1.3万余小时。 “‘银龄互助’小组主要是让老人们互帮互助,找到各自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同时,让被服务的对象感受到温暖。”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党委书记张光福说。 “银龄互助”活动的开展,切实发挥了低龄老人的优势特长,志愿者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给予精神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料。 “依靠‘银铃互助’小组与高龄长者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认同,树立‘精准滴灌’理念,探索提供个性化、特色类专业性服务,努力把工作做到实处、把服务做到细处、让老人得到好处,让低龄老人在人生暮年再现银发风采,让高龄长者在常态化、暖心式服务中安度幸福晚年。”沂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王爱芳说。 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 “时间银行”来了! “当我们真正老了的时候,取出‘时间’,就会有新一茬的志愿者给我们帮助。”志愿者胡凤丽高兴地说。 胡凤丽所说的“时间银行”就是“时间”兑换服务,是沂源县为鼓励退休干部职工和春松老年志愿者参与‘银龄互助’而建立的奖励机制。 除兑换服务外,“时间”还可兑换大米、食用油、牙膏、洗衣粉等食品、生活用品和理发、洗浴等消费兑换券,对老年人有一定的吸引力。 “以前社区搞团体活动都是我和党员在忙,‘时间银行’的推行,改变了志愿者和党员干,群众一边站着看‘一头热’的局面,开展活动一呼百应。”富源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军说,“志愿者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守护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也得到了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时下,广大老同志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改观,积分的高低不光牵涉到兑换的是什么,兑换多少,更是对优秀品质的认可。 同时,沂源县建立了“春松志愿在线”的银发需求台账,社区设立“时间银行”打卡点,老同志参加社区发起的志愿服务,当场就能获得相应服务积分。 以和源社区为例,银发需求台账里对老年人的家庭情况、个人需求等做好登记,志愿者及时提供服务,并采取“一户一档案、一周一巡查、一月一赋分”的方式给予相应积分。 “您好,看一下老年人防诈骗宣传单。”3月8日,62岁的桑正华在小区进行老年人防诈骗知识宣传,忙前忙后,格外充实。 这次“银龄互助”让桑正华在“时间银行”里又积累了1.5小时。一本“时间银行”储蓄记录册,记录了她每次服务的日期、内容,对应储存的时间、累计时间、累计积分等内容。桑正华目前已经储存了130个小时,是和源社区积分数最高的老年志愿者。 桑正华说:“退休在家无事可干,自从有了‘时间银行’,我只要有时间就参加志愿服务,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中多了期盼和乐趣。” 依托“时间银行”机制,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极大地激发了老年人参与‘银龄互助的热情与动力,真正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