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禹城市现有离休干部52人,副县级以上老干部65人,其他退休干部3361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干部群体的不断壮大,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不平衡、不充分、不系统愈益明显。一方面,老干部群体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另一方面,老干部服务呈现碎片化、老干部作用发挥面临单一化。如何直面问题,顺应变化,全面提升老干部服务工作水平,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尊重、依靠、关心老干部的集中体现。2021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努力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这既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提供重要遵循,也是老干部工作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创新提升老干部服务水平,禹城市委老干部局坚持精准性,把握系统性,打通全链条,以“三单”为载体,系统打造为老服务闭环工作法。 一、一个精确台账,厘清老干部“订单” 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既要关注物质和生活的需求,也要了解精神和价值的追求。我们聚焦需求和追求两个层面,精准摸排,细致了解,建立系统台账,掌握老干部“订单”和“试卷”。 (一)摸清生活需求。依托党史教育送学、节日慰问、专项调查、座谈交流等载体形式,对离休干部工作简历、居住地点、家庭构成、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困难问题“六个清楚”,全面摸清离退休干部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对这些需求,实施“一类一案”“一人一策”,确保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为有的放矢开展为老服务提供目标方向。例如,离休干部董某年届99岁高龄,空巢独居,生活不便,需要生活照料。针对这类个性化需求,市委老干部局安排专人定期上门看望,并委托家政公司,聘请专业人士,为老人提供家政保洁、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2022年疫情发生以来,老干部集体查体难以实施,一部分老干部愿意自己在禹城查体,一部分老干部愿意到济南查体。针对这类共性需求,市委老干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健康查体,积极协调相关医疗查体机构,开通老干部查体绿色通道,灵活设置查体项目,保证了老干部健康查体需求。 (二)引导价值追求。聚焦市委中心工作,挖掘老干部潜在优势、独特资源,积极引导、建立老干部作用发挥的老龄智库。明确老干部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文化水平、作用发挥意向,依托社区资源优势、整合社团活动项目、挖掘志愿服务需求,放大关东亮工作室、星南志愿服务团队“一室一团”示范效应,新建改建一批社团协会党支部,搭建老干部作用发挥大舞台。比如,2022年全市抗疫战争中,一批老干部退休不褪色,甘当“逆行者”,涌现出司兆俊、关东亮、张宝联、王秀珍等先进典型,用感人行动温暖了一方土地。68岁的退休干部关东亮,再一次向组织交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自3月10日起,他带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和志愿者,坚守小区一线,承担起值班值守、人员排查、核酸检测重任,用严格措施、到位服务,构筑起一道防疫壁垒。 二、一个精细规范,集成政策性“菜单” 按照“你需我供”的原则,对照“订单”和“试卷”,梳理规范“联系服务、医疗保健、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三大类十六项主要任务,编制《离退休干部服务规范》,整合零星事项、厘清责任边界、规范服务流程、完善监督评议,为老干部提供全周期服务方案,实现一册在手,全年无忧。 (一)在具体中深化。“服务规范”集合和具化了老干部政策事项,通过项目化、流程化,有助于全面落实老干部政策,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关怀,弘扬爱老为老优秀传统,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二)在精细中求效。“服务规范”系统和明确了老干部服务菜单,通过表格化、责任化,明确了老干部服务有哪些事项、如何组织、什么标准,既细化常规服务,又增加创新项目,提升了精细精准服务水平。比如,在每年组织重阳节实地观摩等常规活动基础上,针对调研座谈中了解到部分老干部诉求,增加了组织离休干部与实职副县退休干部参观农民丰收节现场这一新事项,进一步丰富了老干部活动内容,为老干部感知发展、融入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提供了机会。 三、一个精准机制,落地闭环式“清单” 围绕推进供需有效衔接、“订单”与“菜单”高效对接,强化闭环式责任,既明确服务责任,又实现责任闭环,杜绝“九龙治水”。 (一)强化责任落实。梳理印发离退休干部“三包一”精准服务文件,明确属地单位主体责任、医院服务保健责任、老干部局的管理责任三方责任,每名老干部建立一个“三包一”团队,发放服务联系卡,明确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工作职责,明确定期走访、慰问等工作内容。市委老干部局坚持牵头抓总,督导协调,对服务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督促各责任单位,提升服务质量。 (二)突出协同治理。依托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多方联动,健全协调机制,定期调度任务完成情况,统筹指导精准服务进度,督促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服务无缝隙、不断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