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新手段谋求新出路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微信群+微课”继续教育的探索和体会

2022-4-14 18:0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23|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信息化技术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不断渗透和应用。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到,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 ...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信息化技术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不断渗透和应用。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到,鼓励老年教育机构开展在线老年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主体力量——老年大学要如何扬长避短,把线上教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议题。安宁市老年大学做了认真的探索和努力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后,面对课堂教学被迫停止、学校主业遭遇停摆的不利局面,安宁市老年大学加快了老年远程教育前进步伐。2021年12月,安宁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通过验收,结合本地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短短3个月里,安宁市老年大学初步开发出了由学校自行制作,面向校本部、分校和社区老年学校学员施教的平台——“微信群”。已经推送的“群课”,因其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制作精良,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和赞誉,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教学效果,这为持续推进“微信群+微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微信群+微课”线上教学模式的实施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段,也是最薄弱的一段。截2021年7月1日,安宁市常住人口483753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66258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7%。安宁市现有老年大学1所,街道分校9所,社区老年学校11所,在校学员4484人次,入学率仅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77%,老年教育资源紧缺,发展也不平衡。2020年疫情之前,安宁市老年大学授课主要采用面授与学员自主学习的方式。疫情的发生,打乱了学校原有的面授教学计划,要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组织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停课不停学”,对老年大学和师生都是严峻的挑战。2020年3月起,安宁市老年大学就通过中国网家家+智慧教育平台,寻找适合安宁市老年教育的教学资源。根据掌握的资料,目前,全国老年大学通过网络授课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完全按照线下班组织形式和上课时间,通过网络直播授课。这种网课对学校和平台有很高要求,学校首先要有足够的直播设备和网络带宽,能同时上线直播;其次,按照教学班建立直播间,并管理每个学员进入直播间的权限。再次,学校和平台服务方需要紧密配合,做好直播的管理,审核监控,以及学员和老师的辅导工作。第二种是引入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这种网课强调的是如何提高体验效果,和激励学员参与。如:福建老年大学联合中国网家家、福建移动、福建电信,共同建设了“福建老年教育新媒体电视平台”,让老年人在电视上也能同步收看网课。第三种是根据教学计划自制网课,半开放式推出。学校全部课程都会提前一周录制,学员可以自由加入任何班级。在认真分析三种网课利弊后,安宁市老年大学从满足老年大学学员学习需求、最大限度优化教学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考虑,在综合权衡技术难度、教学体验、使用成本、师资配备等因素后,决定选择“微信群+微课”作为在线教学的主要方式。

2022年春季,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停止课堂教学,老年大学更是不敢贸然复课。宅家太久,学员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思念,十分期待在这特殊的时刻还能学习新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分享。面对这样的局面,学校决定探索性地搭建安宁市老年教育网上课堂——“微信群+微课”。

安宁市老年大学根据线下教学班具体情况和任课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适应能力,选定书法、绘画、太极、舞蹈、瑜伽、声乐、花灯等课程,利用微信群进行录播教学,老年大学办公室定时在班级群里推送。工作流程是:录播前提前两周公布录制信息,教师提前一周提交教案,老年大学办公室审核教师教案后参与录制。录制完成后,再通过安宁市老年大学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录制教师共同审核后,在教学班级群推送。

2022年3月份共计推送了31节微课,据统计,共有3082人次参与微信群录播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学员满意率85%。可见,安宁市老年大学实施“微信群+微课”在线教学是可行的。

二、开设“微信群+微课”在线教学的体会

经过三个月的探索与实践,“微信群+微课”已初具规模,充分体现了其快、准、实、优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我们认为老年大学开设微课,首先要重视前期调研,做好课程设置和课堂管理工作,让学员在微课上和在学校教室上课一样学得到知识,有家的感觉。

(一)因地制宜,选好平台。选好一个既方便学员操作,又适合教学管理的平台。前期,安宁市老年大学先后使用了“腾讯课堂”和“抖音”小程序开展网络教学,其优点是:简单方便易操作;缺点是:无法进行班级管理,较为散乱。老年大学决定采用“微信群+微课”。原因在于,近年来,老年大学学员中能够熟练使用微信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高。以安宁市老年大学为例,2019学年在校的1301名学员中,关注加入学校微信群并绑定个人信息的就有1106人,占比达80%。因此,安宁市老年大学以微信平台为切入点,进行线上教学,其操作简便,教师和学员容易适应,尤其适合老年大学学员的特点,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确定课程,积极宣传引导。安宁市老年大学办公室认真梳理老年大学所开设课程,以学员学习需求为导向,以通过视频观看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标准,提出微课要坚持针对性、完整性两个原则,即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尽量“小(微)而精”,能针对某个重要的知识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内容完整,知识结构要合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符合中老年学习者特征;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每门课程一学期控制在16课时左右,每课时控制在12分钟以内(注:授课时间过长学习容易疲倦,过短无法讲授完整清晰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加强与教师、学员的沟通交流。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教。让教师从主观上把提高线上教学的能力作为自身的一门必修课。根据教师需要,安排试播教学,提前做好录播准备。另一方面,引导学员踊跃学。通过班干部群、班级群发布《微课操作流程》及短视频,以班委带动学员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习修身,学以明德的目的。

(三)规范管理,注重教学过程。因部分老师对于录播教学比较陌生,为保证录播教学质量,老年大学要求教师在开课前一周提交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计划,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每门课程每周的教学内容都会提前通过微信群发布,以便学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录制好的教学视频经教师把关,学校审核后,通过各教学班微信群进行推送。要求各班班长积极配合抓好工作,督促学员完成作业,并收集学员课堂教学反馈,及时和教师沟通,协助教师开展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方法。老年大学办公室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线上听课,了解各班级线上课程开展情况,及时收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反馈线上教学效果,关注教学效果评估,切实保证线上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示范引领,扩大受教面。实施“微信群+微课”在线教学以来,安宁市老年大学最关切的除了教学质量外,还有学员的参与度和热情。为保证绝大部分学员不掉队,每次课前都让各教学班班长组织签到,没到的进行友情提醒。学员到课率达到85%左右,参与广度不低于平时的线下教学。当前,线上教学平台学习主要依托自有微信群开展线上学习,传播途径稍窄、受众面不大。下一步,安宁市老年大学将挑选优质的精品微课向街道分校、社区老年学校延伸推送,把“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办学形式由实体办班转化为线上学习,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当前,“微信群+微课”在线教学有效减轻了安宁市老年大学疫情防控压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线上教学这个教育新生态给老年大学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下一步,安宁市老年大学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是继续探索搭建好适合老年学员操作,功能齐全,自己运营的校园网络平台。二是着力优质课件资源开发,要发展线上教学,课件是关键。要发展在线学习,需要录制吸引眼球,互动性强,实用性强的优质课件。三是探索微课课程体系,它除包含视频和音频等主体教学内容外,还应有相应的练习、作业、考核要求、交流模式和评价体系等;四是探索微课如何搭载既有的远程教育平台进行知识传播,不断推动老年教育线上教学向前发展,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我们老年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