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那么这张照片又是什么构图呢?”在林坚明老师的《旅游文化》课上,每个学员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唯恐遗漏一点知识。林坚明出生于1947年,2007年从箬横中学退休,2012年9月开始被浙江温岭市老年大学聘教,开启第二段教学人生。 10年来,为了上好课,他面对着年龄、学历、知识基础、接受能力都参差不齐的学员,在备课和上课时,他必须调适“众口难调”。为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享受人生、学有所为,好好享受课上“十分钟”,他的课后“十年功”可一点都不轻松。 一是专注提升自身水平。林坚明原是高中数学高级教师,旅游文化是业余爱好。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对历史地理知识就饶有兴趣,退休前后乐此不疲地走遍全国200多个地级市,还周游世界20余国,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经验,并收藏了大量有关旅游方面的珍贵资料。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该有一桶水。为了每一节课都要讲得异彩纷呈,环环相扣,波澜起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林坚明还不断阅读了大量的旅游书刊,购买了不少相关书册,家中光各类地图册就达七十本,中国与世界地图册每隔一二年就要买一本,除港澳台外全国分省区地图册基本备齐,为的是获取最新信息。林坚明说:“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否则就落伍。”他还经常浏览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像“今日头条”推荐旅游类的。他不看地图,而地图就在心中,讲课时有价值的信息就会随手拈来;讲课时心有底气,精彩内容纷至沓来,营造了每一位学员津津有味听课的氛围。从教以来,学校“旅游文化”班的招生规模从原先的一个班扩展到现在的三个班,班额多达52人,但还是没能满足一部分学员的需求,被关在门外。 二是精心编选教学内容。教学上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兴趣另辟蹊径,自编教学内容,以介绍中国34个省市的旅游景点为主线,结合介绍六大洲主要国家的旅游文化景观,揭示自然山水,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饮食、艺术等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精髓,使学员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会更好的旅游,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出游的幸福指数。 三是认真备课细心研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他的备课分三步:第一步在自己的本子上备详案,要求尽量如同导游词;第二步把讲课要点、重点和关键点写在学校发的备课本上;第三步备存在U盘上的是制作的影像课件。要将所讲的地图、门票、景观照片等有机组合,包括各地名胜古迹、历史掌故,民间传说、民俗风情,乃至交通膳宿、特色小吃等内容不时调整修改,这是很费心费时的,花一天时间、备一堂课那是常事。讲课前林坚明要反复多看教案,琢磨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应学员口味的讲课方法,做到讲课时尽量脱稿,课前提早15分钟到教室,板书好本课的内容提要和重点,准备好播放的影像或呈现的图片,努力做到像导游一样引领学员身临其境般走遍中国、周游世界、乐享晚年生活。 四是定期穿插红色旅游教学。浙江是“红色根脉”,“红”是浙江的底色,也是老干部的成色。每年在“七一”前的6月中旬和在“十一”前的9月下旬,学校都要专门安排一堂课进行红色旅游文化教学,分章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及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介绍,与时俱进地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凝聚奋进新时代、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近几年来,林坚明老师更加忙碌了,他兼任了太平街道尚书坊社区家门口老年大学和温岭社区学院的《旅游文化》课教学;还被温岭市委老干部局聘为讲师团成员,在各个单位、各个学校多次宣讲中国党史、革命史及红色旅游等,“虽然我很忙碌,但是我的生活真的非常充实,我想继续为老年人教育献一份力。”林坚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