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华,83岁,党龄62年,保定市博野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现任县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县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长,曾任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10年、被市司法局聘为人民监督员,一直为党和人民事业积极工作、发光发热,视奉献为幸福。 辛勤耕耘,健全制度保障。他2004年任县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年近花甲不服老,迈开双腿骑着自行车,走村串乡搞调研,发现各乡镇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都在农村,有的甚至自己保存。不少老党员对他说:“我们无法参加组织生活,享受不了政治待遇,更不能发挥作用”。对此,他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写报告,及时向县委提交在各乡镇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建议,由党总支统管起来。他克服身体困难,协助乡镇选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搭班子、配人员。各支部以村为单位建起党小组,健全了离退休干部组织体系。党总支以“三会一课”、支部书记例会,培训、汇报、评比、奖惩等制度为抓手,实行支委包村、小组长包老弱病残岗位责任制。实践中他发现乡镇支部管辖范围过大,不便于领导,不便于老党员活动,又以片为单位,由原来10个党支部调整扩展为15个,支部小了,工作效率却提高了。 率先垂范,发挥“头雁”作用。他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武装支部成员,发挥党员政治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17年来,他坚持每年至少到各支部讲一次党课,每逢重要政治节点都到基层传达精神或组织宣讲团进行宣讲。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率先组织举办支部书记、理论骨干培训班,要求各支部把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做好、抓紧、抓到位。各支部发动老年文体队在集市宣传,理论骨干在家庭群、群众聚居点宣讲,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去年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后,他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市、县党代会精神,为“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贡献力量。十几年来,他先后编写了十几万字、几十篇讲稿并及时宣讲。 身体力行,积极发光发热。他提出每一名老干部都要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讲员、干部群众沟通的联络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员、勤政廉政的监督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移风易俗的办事员、青少年的校外辅导员。十几年来,他带领老干部为县域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维护稳定、移风易俗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170多条,通过联系老领导、老同志、老部下引进重大项目3个、引进资金7000余万元,调解民事纠纷200多起,南白沙、宋村等十几个村的老干部还协助村建起了红白理事会,还有的老干部在家办起了家庭书屋,助力新农村、新风尚、新风俗日渐驶入正轨。 乐于奉献,尽展“五老”风采。他退休不离岗,时刻牢记教师身份,依然在青少年教育阵地上冲锋陷阵,释放光和热。他组建“五老”宣讲团并任团长。17年来,进校宣讲20多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身先士卒进学校、入课堂,讲成就、话未来、谈远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组织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教育,取得明显效果,有十几名家长带领自己孩子登门求教。他顺势而为组织开展老干部与青少年一帮一结对子,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教育,还挑选有经验、身体好的老教师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人老志不残,幸福是奉献”。这是他奋斗终身的心理写照和原始动力,他谨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时刻激励着自己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昂首阔步向前进,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姿态行进在桑榆未晚、红霞满天的征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