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宁夏这片红色热土上,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宣讲队伍,32名宣讲员平均年龄68.5岁,最大的已经87岁了。不仅如此,成员们全部是中共党员,他们中有从党校退休的资深教授,有从大学退休的学者,还有领域内的资深专家。成立至今,宣讲团成员们的足迹遍及全区,宣讲单位从党政机关、院校到社区、村镇,他们以主题宣讲、理论宣讲、特色宣讲等为内容,已推出宣讲专题158个,开展宣讲1120余场次,各类听众超过26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终生学习品牌项目”“全区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党支部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就是深受群众喜爱、屡获殊荣的——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 “把离退休干部组织起来,成立宣讲团,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这在全国省一级是首创,一定能够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业缘型”党支部书记邓亚平说。邓亚平话语背后的自信,源于“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在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宣讲工作中,有着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创新力度上的强大支撑。 高素质银龄队伍“筑”起宣讲政治高度 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成立之初,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从高校、区直机关、银川市直机关退休干部中挑选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拥有专业特长和较好口才、愿意从事宣讲工作的优秀人员,组建了32人的“银龄”宣讲员队伍。宣讲团“阵容强大”,副教授以上12人,副厅级以上6人,他们对党忠诚,对国家感情深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还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为基层党员教育宣讲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引领正确航向。 “把党的故事送到‘最后一公里’,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宁夏6.6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信仰。”何银玲说,研究党史几十年,“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让她的特长得以发挥。何银玲退休前长期执教于自治区党校干部教学一线,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能力。在宣讲中,她用正确的方向、先进的思想、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党的历史、运用党的理论知识和最新政策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为加强宣讲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宣讲员队伍中建立了“业缘型”党支部,以党组织的力量指导宣讲团建设,要求宣讲员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性修养,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精湛、能宣善讲的宣讲员队伍。 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对宣讲团工作高度重视,出台《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塞上金秋”宣讲员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学习培训、专题评审、信息反馈、经费保障和长期招募等制度,确保了宣讲员思想理论常学常新、宣讲水平稳步提升、经费保障充足到位、宣讲队伍不断壮大。 精品特色课程“琢”出宣讲理论深度 深学善讲紧跟形势。“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以严格的工作规范保障宣讲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结合当前最新理论,宣讲员提出宣讲课题并经过集体备课、试讲评课、专家审课等严格程序,锤炼出一系列紧随时势、理论性强、百姓叫好的精品课程。 在精品理论课中,82岁的马翔雪老师宣讲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专题,推出仅2个月时间,点单宣讲就达31场次,受到了听众的热捧。马翔雪老师的宣讲专题《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听课的党员干部们迟迟不愿意下课。周钢老师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铸就百年辉煌 开启伟大征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课程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群众语言把党史学习教育内涵传递,引起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善假所长春风化雨。宣讲只有融于历史长河,融入地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才更容易深入党员心中、产生共鸣。“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发挥专家学者特长,让研究党史军史、地理历史、书法绘画、收藏集邮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特色宣讲员,发挥他们志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将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党员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所思的方式讲出来。 在特色理论课中,邵予奋老师以一首《长征精神万代传》开启长征精神的讲述,让大家从铿锵有力的歌词中感受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孟宪栋老师通过开展“赏精美邮票听党史故事”党课活动用邮票寄党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奋斗历程,激发党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学习热情。曹益民老师研究党史军史30余年,在讲解专题“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时,声情并茂,能把人带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为了把党的理论讲生动,宣讲员们没少做功课,每讲一次,就调整一次讲稿,他们分工合作,梳理内容,字斟句酌,让内容阐述清晰缜密。他们还建立听课审课制度,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讲、评、议”结合的集体备课,宣讲结束后建议听讲单位填写信息反馈表和回执单,鼓励彼此在宣讲过程中推门听课,不断提升宣讲水平,努力把党员最需要听的,最爱听的讲给他们,让讲稿常讲常新。 出新出彩形式“点”亮宣讲创新力度 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学习教育,意义重大,如何出新出彩地将党的创新理论传到党员群众“耳”中,融入他们的“心”里?“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不断探索新方法,引入新模式,让宣讲“有亮点”“有新意”。 特色菜,我订单。宣讲团分类打造宣讲课程,制定宣讲“菜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点餐”。围绕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举办面向区直机关党员的宣讲报告会“大课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办面向基层党员的主题“小课堂”;围绕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设面向党支部党员的“微课堂”。 必点菜,你点单。宣讲团紧跟时代步伐,采取互联网+“双向”点单运行模式,按照银川地区“点我们”,银川地区以外“我们点”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点单宣讲的覆盖面。同时,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菜单,挂在相关网站和微信订阅号上并进行推送。电子菜单里有内容丰富的宣讲课题和宣讲老师的介绍,只要大家点单,就会享受到免费“送课上门”服务。“我们在‘塞上金秋’公众号上看到了宣讲团推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系列,我们在第一批18个专题讲座中‘点单’后,很快就有老师来到我们乡里宣讲了。真方便!”每当有新的电子菜单“出炉”,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就会积极“下单”。 在宣讲中,“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不惧新业态,积极引入“融媒体+党的理论”宣讲新模式。在直播设备前,85岁高龄的邵予奋老师直播讲述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的五大亮点,精彩处,线上观众纷纷送上“玫瑰”,让邵予奋老师倍受鼓舞。邵予奋说,直播互动的新方式,督促自己在镜头之下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历史和政治理论,学习新媒体的使用方式和话语表达,是“以讲促学、讲学结合”的好方法。 同时,宣讲团还组织专家、教授自编、自导、自录15分钟的“微宣讲”视频,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塞上金秋”APP和公众号上进行推送。线上上党课的模式突破了以往线下党员教育人员难集中、覆盖窄等瓶颈,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资源不足的难题,是疫情防控期间较为常用的方式,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一触即达”的党课漫游之旅。 “‘塞上金秋’宣讲团的老师们平均年龄已近古稀,他们却不计报酬、不顾劳累,上山下乡给我们送‘理论’、送‘故事’。”“通过‘塞上金秋’宣讲团老师的宣讲,我了解了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深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也一定会不忘初心,为民办实事。”“我在老师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家里树上刚摘的梨给他润喉,感谢‘塞上金秋’宣讲团来我们村里宣讲,我们农村党员渴望这样高水平的宣讲,以后一定要多来!” 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有才华、有情怀、有作为的“塞上金秋”离退休干部宣讲团,这群可敬可爱的“银龄”老人,将党的信仰力量根植在宁夏6.64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已成为全国党员学习教育宣讲战线上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