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咸明今年64岁,黝黑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是近18年守护森林留下的岁月痕迹。曾经在投身森林消防工作的他,退休后担起护林员一职,日日与青山为伴,用坚守诠释着真情。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山林面积7935亩,平时都由他负责巡查。山小路隘,绝大部分路靠电瓶车和脚力。穿行在熟悉的山间小路,巡查各处有无火灾风险、水箱水位线是否合格、制止烧草灰的村民……这是他的工作日常,就像一个森林哨兵,默默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寻烟而动,日行40余公里,他说“就当锻炼” 过年、清明、节假日和农时是护林员们最忙的时候。 清明节即将到来,来扫墓的人不断增多,虽然放鞭炮的人几乎没有了,但是还存在烧纸的情况。“天气好了,来山上摘野菜、钓鱼、烧烤的人也特别多。”戴咸明说,所以相应的安全隐患也会增加,有时候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山上跑。 护林员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发现山火苗头并扑灭。山火的苗头一般由农业生产性用火(烧草灰)、游玩烧烤和上坟烧纸钱行为引发的。林地范围广,树丛茂密,如何判断山上是否有火情?戴咸明说,要看烟。 “除了下雨天可以轻松点,其他都要时时关注山上的情况。”谈话间,戴咸明的目光一直在山林间扫视,看看是否有冒烟。他需要发现早期火情,做到打早打小。“工作还是休息不由我自己的,在饭桌上看到山上冒烟,也得马上放下饭碗赶过去。” 葭沚片区山连着山,有三四十个村子,戴咸明就骑着电动车到半山腰,再步行上山巡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花十几个钟头,最多一天需要走三四十公里。 “上山要踮脚,下山要八字脚。”戴咸明传授他的爬山技巧,“下雨天我也不会摔!”他有点得意地说。 在被问到巡山辛不辛苦时,戴咸明说:“朝阳洞顶有300多米,我山下山上都要走,有时候脚都迈不动了。但是这就像锻炼一样,我挺喜欢的。” 在森林消防宣传车斗里,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泵、橡皮拖把、铁扫等各种消防器材都是陪伴戴咸明多年的“伙伴”。对于怎么使用它们,他如数家珍,橡皮拖把不能甩起来要蹭着地面,风力灭火机要吹火源根部……一旦发现冒烟,他就会带着这些工具把冒烟点一个个铲灭。 不被理解也要做,他觉得“不委屈” 这份职业全年无休,越是节假日越是忙碌,尤其是春节期间。 遇到在山上用火的市民,护林员会上前劝阻并扑灭,大部分市民表示理解,但也有不配合的。“他们甚至要跟我打游击战!”戴咸明面带无奈,“有的市民还会把要烧的都聚在坑里又用土盖上,等天色暗了又溜回来烧。”遇到这种情况,护林员也只能又上山扑灭。“我有时候上山不开扩音喇叭,避免打草惊蛇。”对于打“游击战”的人,戴咸明自有一套应对的办法。 “没有一年大年初一能穿新衣服,每次都穿制服。”“不被市民理解,也不被家里人理解。”这些困难被戴咸明轻飘飘地诉说出来。妻子埋怨他,退休了还要一直干,一年忙到头顾不到家;不肯配合灭火的人骂他多管闲事,甚至扬言要打人;清明卖纸钱鲜花的经营户,埋怨他搅黄了他们的生意。 “这是森林防火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做。”戴咸明不觉得委屈。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向村民、游人宣讲防火知识和相关规定,他车上有个大喇叭,专门用来宣传,逢人必讲、见人必说。 “宣传是有效果的,现在大家都知道引起森林火灾,是要负法律责任的。”逢节假日人多的时候,戴咸明和街道、村里的机关干部、村民都要轮流在各个卡点拦车。清明将近,他已经计划着要提前把村里进山的卡点设上栏杆,一定要守好这片山林。 绕着这片山十几年,年纪大了,他想“找个徒弟” 去年,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戴咸明承担了重任,十几天都在山上跑,所有的山头都要跑遍,对大大小小的火灾隐患点位进行定位,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拍了几百张照片,走到腿都提不动,尽心尽责地完成了工作。 将近18年的时间里,戴咸明的人生都是围绕着这片山林在转。每有遇到不遵守森林火灾防治规定的情况,戴咸明都会拍照留存,翻开他的手机,看不到其他的生活记录,全部都是工作相关的照片。 “你把山管得真好!”对于戴咸明来说,这就是最高的奖励。他笑称,村民看到他上山巡查才会放心,看到有火情,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通知他,要是看他在家,还会催着他出门。 “这个活干出了感情,可是年纪大了,也希望找个徒弟接班。”戴咸明说,“可这护林员的活,年轻人不大愿意干,徒弟不好找呀。”一边说着,一边他的目光又开始向山上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