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是一人多高的手写稿,面前堆放着一摞出版史志书籍,看着自己十年努力终“小有成就”,以雷锋为榜样,恪守信仰,矢志不移,编撰史志不止、78岁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孙厚德由衷地笑了。他先后自掏腰包10万多元,编撰出版《耀德庄村志》《济阳史话》等6本史志书,无偿赠送给干部群众,不仅可以留住乡愁,传承历史,激励后人不忘初心奋进新征程,也使他对党和人民有了一个交代。人们无不称赞他是位“自费编印史志上瘾的‘老雷锋’”。 3月12日上午,在济南市济阳区领秀城小区,笔者见到了孙厚德老人,他从眼前书桌拿出印刷精致、封面写着《耀德庄村志》的书,介绍着自己编写村志的初衷和过程。 孙老原是原济南市济阳县职工培训中心副校长,一直坚持岗位学雷锋,工作上务实开拓,成绩突出,被授予“济阳县优秀党员”“济南市职工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退休后的2011年末,他想到现在年轻人都在外面发展,对家乡的过去不了解,自己应该把村庄的发展和变迁详细调查、核实记录下来,让年轻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留住乡愁记忆,懂得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老党员干部、雷锋精神传人,让村史在自己眼前消失没法向党和家乡人民交代啊!”孙老说,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在鼓舞着他,他便立马赶回老家太平街道耀德庄请缨,得到“村两委”欢迎支持。 “记录历史,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对历史负责,宁肯多流汗多跑路,也要探根究源,查明事物真相和历史过程。”孙老说,村志是一项涵盖面广,资料浩繁的重大工程,他就冒严寒战酷暑,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城里与耀德庄各户之间,全村280多户以及周边村庄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寻史”的足迹。为证实一件史实资料,他竟集结一帮老人调查核实到深夜。就连驻外省的户掌握的史料他也不放过,反复打电话询问、调查,有一户感动于他的执着坚持,遂写了详细资料,给他发了传真。 经两年执着痴迷走访调查,收集资料,他便戴上老花镜开始埋头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整理写作,经数次反复修改、校对,最终定稿10万字。2013年8月,他自掏腰包2万元出版了《耀德庄村志》,无偿赠送全村每户一本。《耀德庄村志》全面盘点村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视野独特,记录细致,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被评为“县优秀村级志书”。 这之后,孙老又趁热打铁,寻史不止,笔耕不辍,一鼓作气自费编印了 《孙氏族谱》《马冢庙会》《家乡记忆》《时代记忆》四本志谱书,同样自费出版无偿赠送给干部群众。 2019年初,他谋划着如何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思来想去,决定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编撰《济阳史话》,笔“讲”党史故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然而,因年龄大、长期劳累透支,前几年他的手就开始麻木、颤抖,脚步蹒跚,患深度静脉曲张的腿疼痛难忍。这会儿腿更加疼痛了。他咬着牙忍痛行动起来。济阳区档案馆、博物馆、文化和旅游局、齐河、临邑、商河、惠民等县党史、地方史志研究中心都留下了他调查、收集、查阅、核实资料的身影,许多革命老前辈后代那里都留下了他收集、佐证、核实资料的脚步,区党史、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以及了解相关情况的老同志住处都曾投去过他恳切请求审核把关的目光。在本地调查、收集资料经受着寒暑风雨的侵袭,到外地去受苦更会加码,常常倒几次车,还得步行,远了就得歇几气,有几次曾饿着肚子等人。许多当事人看他这么大年纪,腿又不加力,无不动容,热情提供资料。 他常常白天收集资料,晚间加班整理。有时半夜睡下了,回忆起一件事,一个细节,便立马披衣下床记下。白天更是执着追赶太阳,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2021年9月,这部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为主题,以济阳区党史资料和地方史志为主线,分为明源篇、人物篇、县城篇、古迹篇、非遗篇、编制篇、要事篇和区首篇八个篇章、20万字的《济阳史话》正式出版发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区委党史、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都分别将这本《济阳史话》收藏。出版这本书又搭进了自己4万元退休金,但想到 《济阳史话》的价值意义,他开心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