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委老干部局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发挥优势、老有所为”为工作理念,创新提出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阵地化、品牌化、项目化工作思路,引导广大老同志树立积极老龄观,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有效推动了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一、突出阵地建设,创新打造发挥作用新平台 坚持“开放、融合、共享”工作理念,以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为着力点,建设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互为补充、满足新时代新要求的立体阵地网络体系。 以“1+14+N”模式布局建设实体阵地,为老干部志愿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在市级层面,依托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打造了泉城老干部志愿服务推进中心;在济南老年人大学、直属分局和12个区县,依托老干部活动场所、共享式党建活动阵地打造市直和区县层面的老干部志愿服务推进中心;在条件成熟的街道、社区,打造老干部志愿服务推进站。目前,全市共建设老干部志愿服务推进中心(站)116个,基本形成“横向抓区县、纵向抓条块”的工作架构,为全市老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研发打造信息化平台“泉映银龄”APP,为老干部志愿服务提供智力支持。以“智慧云”模式为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重要软件支撑,实现了信息交互、组织孵化、工作指挥、统筹联动等功能。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立659支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吸纳1.5万余名志愿服务核心骨干,老干部志愿服务信息化成效日渐显现。 二、突出品牌引领,注重发挥示范集聚效应 打造“泉映银龄”志愿服务品牌。精心设计以荷花、泉水、手、心为主要元素的志愿服务品牌标识,体现了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奉献社会的核心寓意,广泛宣传“服务大局、奉献社会、发挥优势、老有所为”的志愿服务工作理念,打响了济南市“泉映银龄”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 支持培育特色品牌队伍。在“泉映银龄”品牌的引领下,指导各级各单位立足本地、突出特色,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历下区“桑榆先锋”、市中区“红马甲”、槐荫区“银色之春”、天桥区“枫叶大篷车”、章丘区“百脉银龄”、济阳区“银龄韶韵”、平阴县“博爱驿站”、商河县“鼓乡银龄”、市卫健系统“开心老年”、市金融监管局“泉城金融卫士”等十余个亮点品牌队伍,成为济南市引领广大老同志开展志愿服务的旗帜。此外,还涌现出许多领军人物,天桥区“房世兰工作室”带领社区老年人扶持妇女创业、开展环境治理;平阴县退休干部周传才设立“矛盾和解工作室”,协助法院、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调解法律纠纷300余例,被誉为“不穿法袍的法官”,等等。 广泛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志愿服务推进中心,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心任务,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100余场次,参与老同志达10万余人次。 三、突出融合发展,持续弘扬社会正能量 坚持党建引领,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激活红色动能。以“党支部+志愿服务”的形式,把文体团队、志愿组织的老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组建由支部书记任队长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社区治理、法律咨询等类型多样地发挥作用团队,构建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核心、社团组织为补充的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引领老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历下、市中、天桥、槐荫等区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主动担任社区网格员、网格长,成为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力军;章丘区成立“红色记忆”老干部采访宣讲团,到学校、社区开展义务宣讲70多场次,直接受众2万余人;商河县打造“银发讲习所”,组织“银发先锋”和“五老”志愿者讲述初心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受众达6000余人次。 坚持学为共促,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充电赋能。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双嵌入、双服务”模式,将老年大学教学点和学员服务点嵌入基层社区和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建成基层教学点和学员服务点382个,开设声乐、舞蹈、智能手机应用等20余个专业、近200个班次,免费派送1200余名高水平专业教师和优秀学员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教学服务2万人次。全市依托老年大学基层教学点和学员服务点,培育孵化老年学员服务队伍达210余支,形成了“学为共促”的良好氛围。 坚持融合发展,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凝聚强大合力。坚持融合共享理念,综合打造集共享式党建活动阵地、区域性“开放式”老干部活动室(中心)、老干部志愿服务推进中心(站)为一体的融合共享式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为离退休干部开展党建、文化养老、作用发挥提供规范场所和便利条件。抓住国家养老福利政策落地实施的有利契机,增强与组织、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政策、人员、资金、场所、信息、平台等方面支持,指导各级各单位加强与辖区单位和外地住济老干部的共融共建、联动共享,促进老干部工作与其他行业、社区工作融合发展,共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献智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