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办好社区老年学校的思考

2022-3-2 16:23|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5105|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2021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全省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至少设有1所老年大学,至少70 ...

2021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全省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至少设有1所老年大学,至少70%以上的乡镇(街道)设有老年大学分校(老年学校),50%以上的村(社区)设有老年大学学习点,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比不低于20%。《意见》指出,下一步,各类学习活动阵地及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支持老年大学以建立分校或者教学点、选送教师、配送学习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和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提供支持。《意见》上述精神,表明老年教育发展重点放在基层农村,形成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对推动基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带来机遇。

机遇与困难问题并存。安宁市老年大学结合年底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对辖区9个街道老年大学老年分校实地调研,对11所社区老年学校进行书面问卷调查。表明:安宁市老年教育已实现街道全覆盖,但仍然存在街居之间、居居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缺乏规范化、场地小、经费少等,这都是困扰基层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些瓶颈,现结合“安宁市老年大学进社区”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的实践经历,供社区老年学校办学同仁借鉴。

2020年3月,安宁市启动“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经3次实地调研,制定《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和验收标准。通过申报、实地验收等程序,有11所社区达到开办标准。7月,11所社区老年学校挂牌成立并开班。在近1年半办学历程,11所社区老年学校已开办舞蹈、体育、艺术、文学等4个系,32个学科专业、65个教学班,学员数达2850人次。基本创建为教学规范、管理有序、各具特色的家门口老年大学。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办学经验得到昆明市委老干部局、昆明老年大学领导的首肯。社区老年学校之所以能发展快、有社会影响力,主要归结为:加强领导 全力推动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做强中心,辐射街道社区;社区老年学校主动作为,做到问需于民,办“准”老年大学;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老有所乐”品位;开展志愿服务,办“活”老年大学。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动基层老年教育工作

为扎实推进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工作,安宁市老年大学确定“路线图”、 绘就“时间表”、 制定“任务书”,对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定人、定责、定时、定查,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工作领导体系。安宁市委组织部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基层党建总体规划,指导街道抓好管理和服务。市委老干部局加强调查研究,并及时向市委汇报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好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明确街道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帮助协调解决场地、人员、经费等问题,形成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老干部局工作具体承担、街道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工作高效落实。目前,安宁市已形成党政重视、多方参与、社会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格局。

二、做强中心辐射街道社区

老年大学校本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校本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内塑素质,外树形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老年大学校本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重要。校本部首先搞好学校自身建设,不仅在硬件上成为“有形”榜样,还在软件上创造出“无形”经验来,影响和带动分校、社区老年学校的发展。二把校本部建设成为本地区老年教育的科研、教学、资料、教学管理、教材建设、信息化、宣传工作、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中心,三建立培训机制。每年举办一次老年教育工作培训班,对分校、社区老年学校工作人员或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老年教育办学标准,每年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工作。  

三、发挥社区主动性问需于民“准”老年大学

2021年,各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通过线下进小区走访调研、开展“建言献策心连心”座谈会等方式,搜集整理居民对老年学校要怎么办的好。如:始甸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新文明实践站,将二楼活动室作为老年学校上课点,配齐书籍、音响、乐器等教学设施器材,同时,积极挖掘辖区内的“达人”“能人”担任授课老师。并将筛选出的课程张贴在小区公示栏并网格微信群内发布,让居民自主选择,就像饭馆点菜一样。目前开设了瑜伽、声乐、舞蹈、时装秀、太极拳等课程,让200余名老同志圆了“大学梦”。

四、老年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老有所乐”品位  

各社区大力支持和引导老年人开展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各类文体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把“依靠老年人”和“为了老年人”相结合,兴建晨(晚)练点,成立中老年健身、太极拳、剑、扇子舞、腰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结合社区工作,举办老年才艺展示、健身项目展示、文化广场等系列活动,为辖区老年人了营造安定、健康、快乐、和谐的良好人文环境,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提升了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档次。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老年大学

各社区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和鼓励老年学校学员按照自身特长及爱好,组建不同的志愿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如:节假日庆祝活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邻里守望活动等。这类服务与被服务之间有同质性,较易产生信任与配合;同时也使志愿者有归属感,为自己的社区服务不仅会使志愿者较易感到利人就是在利己,还有在家门口参加活动还使老年志愿者免去了舟车之苦。

为提高老年学校学员参与积极性,各社区建立了激励机制。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度,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积分制,推动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社会化、特色化。如:万辉社区老年学校规定志愿者每参加一次社区日常志愿活动,可积2分参加社区调解纠纷、文艺演出、节目编排、义务捐赠、心理辅导、水电维修、理发、技能培训等活动每次可积3分帮残助困给资金支持的每次可积4分,拾金不昧每次可积5分。每年11月下旬对积分进行统计,年底会进行表彰,并根据积分情况进行评选“社区志愿服务之星”。

社区老年学校志愿服务平台的搭建,不仅满足老年学员“求知、求乐”的需求,也达成他们“服务社会、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目前,老年学校学员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文化活动,担任卫生督导员、文体协管员、义务助老员、歌舞指导员等角色,成为保稳定、促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每年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志愿者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送慰问、送演出,和老人聊天,对他们嘘寒问暖,给老人们表演唱歌、跳舞,让敬老院的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温暖和关怀。

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学员志愿者总是身先士卒,冲在前、干在先,积极投身火热的老年学习生活。2021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学员义写春联公益活动、参与“永远跟党走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参与安宁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志愿服务……他们不仅为老年朋友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好榜样,更为推动全市老年教育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