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元谋这块红色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老党员,他们也许白发苍苍,也许步履颤颤,但他们赤心向党、真心为民,主动交纳大额党费、热心社会公益,用一笔笔沉甸甸的党费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他们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走近他们,解读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 张明先,男,汉族,生于1928年5月,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月光荣离休,2022年1月因病不幸去世。1949年8月至196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服役,历任班长、排长、参谋、司务长(其中,1952年10月参加朝鲜中线守备战,1953年7月参加朝鲜中线攻击战,任班长);1960年10月至1963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五团服役,历任排长、后勤助理员;1963年3月至1984年12月转业在元谋县供销社工作,历任人事干部、副股长、股长、监事会秘书。参加工作以来,荣立三等功五次、队前嘉奖三次,荣获朝鲜人民军总政治部军功章两枚。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张明先同志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十几岁时就给村里地主家放牛,1945年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加入元谋县警备大队,后编入国民党军队参与内战,1949年8月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入伍参加革命工作。他一生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在旧社会,他给地主放牛,又被“抓壮丁”,吃尽了苦头;在新社会,他翻身做主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感谢共产党的恩情,他在弥留之际叮嘱子女,“我是受党的恩情长大的,一定要替我交上这1000元党费,以了却我的遗愿。”张明先同志以缴纳最后一笔党费的形式履行了他作为党员的最后一次义务,也深深饱含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初心。 任昌友,男,汉族,生于1927年6月,1948年10月参加工作,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光荣离休。1948年10月至1962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一军三师三营炮连服役,任炮连事务长、排长;1962年5月至1966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师服役,任炮营连长、营指导员。1966年2月至1981年在元谋县拖拉机站、农机厂任厂长、党支部书记等职。1982年至1986年12月在元谋糖厂工作,任供销股长;1987年3月光荣离休。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任昌友同志从艰苦岁月走来,走过革命,走过建设,走过改革开放,在他的心中,永葆着知党恩、报党恩的赤诚之心。在离休后的三十多年里,任昌友始终坚持学习,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言献策,带头履行党员义务,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2021年获得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感到无比自豪,他觉得这是这辈子获得的最好的奖励。春节刚过,任昌友就急切地把1000元党费交给党组织,他说,“要拿去帮助更困难的党员群众”。一个朴实的行动、一句朴素的话语承载了一名老共产党员一生的坚守和纯粹。 杨正泰,男,1931年5月出生,1953年12月入伍,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0062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物质奖励1次,曾参加香格里拉剿匪。1957年退役后回到老城乡那能小乡任支部书记,1960年调回老城小乡继续任支部书记21年。 “作为一名老党员,没有给国家做出过啥大贡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想向党组织上交一笔党费,感谢党多年来的栽培和关怀,让我们能安享晚年。”2019年9月,元谋县老城乡农村老党员杨正泰郑重地把平日积攒的1万元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作为献给新中国70岁生日的礼物,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杨正泰退伍回乡后,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辛勤劳作,省吃俭用。邻居说,杨老为了节省开支,常常会到地里种点蔬菜,穿一套旧衣裳,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种就是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位平日里对自己“吝啬”惯了的老人,在看到电视上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后,2020年9月,他毅然再次向党组织交纳了1万元党费,他深情地说:“没有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自然也没有这1万元钱,把这笔钱交给党和国家抗击疫情再合适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