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由36名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临朐县党史志愿宣讲队伍,深入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106所中小学校,为师生作临朐地方党史宣讲。这是近年来潍坊临朐县委老干部局与教体部门共同推进“四就近”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沂红·烛照”品牌的缩影,成为激励老干部、老教师争当时代先锋、汇聚有为力量的真实写照。 搭建有为平台,厚植“沂红”之基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干部、老教师队伍是一座‘富矿’,我们要用心经营、珍惜支持,为他们发挥余热搞好服务、创造条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张永信说。 在临朐县教师进修学校,16间闲置的教室被修葺一新,建成“沂红·烛照”“四就近”服务综合体,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博士服务站和文学创作、传统文化等5个工作室。服务综合体由县教体局老干部党支部牵头,5位支部成员具体负责,通过主动“选”、广泛“招”、群众“议”等方式,从县属各学校、城郊镇街退休教师中选聘了159名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有一技之长、甘于奉献的退休教师,组建县老教师志愿服务协会,搭建起了长者有为的载体平台。 综合体建成以来,已开展书画技艺、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培训70余场,参训师生4100多人次;389名老教师对3651名新入职教师进行“传帮带”,点燃了教育事业薪火相传的火种,成为《名校文化博览》特色校园文化的典范。 完善有为机制,涵养“沂红”之美 “服务综合体要健康运行下去关键是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让老教师在这里有学、有玩、有收获,这样发挥作用才舒心,我们的‘沂红’才能长久绽放。”书法绘画工作室成员白兴安说。 鉴于此,县教体局老干部党支部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服务综合体运行机制,建立“八个一”工作法,即,每月组织一次工作室成员会议,每季度安排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教师集体荣退仪式,从离退休教师中补充一批志愿者,为新入职教师开展一次培训,组织一次城乡教育视察观摩,组织一次工作室成果展评。同时,制定《工作室成员星级评定办法》,每年年底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一次星级评定,鼓励老党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拓展有为领域,展现“沂红”之艳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一个人也只有融入时代,才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唯有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这是刻在服务综合体墙上的一段话,也是深藏于老干部、老教师心底的诺言。在组织学习好、活动好的同时,老干部党支部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发挥作用上。 “博士服务站的成立为我们老同志搭建了展现作为的新舞台!我们老同志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优势,我深感只有将这些优势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起来,人生才更有意义!”县原教委主任、县政协原副主席于春华说。2019年,由于春华牵线引进的企业落户东城街道,2021年上缴税金近百万元,被确定为全县30家成长型企业之一。 “通过老教师牵线搭桥,打师生牌、亲情牌,为我们招引临朐籍在外博士人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仅去年一年就帮助引进了11名。”县人才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县教体局老干部牵头组建博士服务站给予高度评价。在服务站成立之初,就组织全县120多名老教师编印《临朐籍博士名录》,发放给全县345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230名服务企业专员,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服务。目前,博士服务站已成功联系博士以上人才765人,对接204人,达成合作48项;对接中科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11所高校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69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