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为爱而“开” 幸福银“发” ——烟台开发区加快建设“最接地气”的社区老年大学

2021-12-31 10:50|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731|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围绕建设“最接地气”的社区老年大学,深入实施“为爱而开•幸福银发”满意工程,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一、架构“接地气”,让老年人有获得感1.“四个一”建体系,让老年 ...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围绕建设“最接地气”的社区老年大学,深入实施“为爱而开•幸福银发”满意工程,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一、架构“接地气”,让老年人有获得感

1.“四个一”建体系,让老年人找到“家”

出台一个意见。制定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开发区“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法路径。

成立一个联盟。

成立全市首家社区老年教育发展联盟,整合开发区老年大学、社会老年教育机构及10多个城市社区等资源,为“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制定一个标准。制定“五有一融合”工作标准,强化人力、物力支撑。

打造一个矩阵。鼓励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向老年人免费开放,提供更多资源和场地。

2.“三个到”求实效,让老年人找到“乐”

坚持支部建到分校上。突出党建引领,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体,组建社团、协会的同时成立党支部,依靠党的组织体系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坚持活动办到心坎上。坚持“老年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组织开展党史宣讲等活动40多场次,不断提高老年教育满意度。坚持课堂搬到网络上。

坚持课堂搬到网络上。建立线上教育平台,累计发布《党史上的今天》等学习资源200余次,上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系列问答》120余期。打造“八角湾金秋微课程”及海信社区分校线上社区学堂,将授课内容上传云端,让老年教育从线下走到线上,插上科技的翅膀。

3.“两联合”提质量,让老年人找到“学”

联合专业的机构规范办学。借助专业力量,依托开发区老年大学及专业老年教育机构,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引入专业师资力量,让老年教育更专业。

联合社区和联盟系统办学。开发区老年大学与社区老年教育发展联盟结合起来、分工负责,由社区提供上课场所、活动经费等,联盟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确保社区老年教育更加系统化、体系化。

二、办学“接地气”,让举办者有成就感

1.开了一揽子喜爱的课。举办中医保健、剪纸等30余种特色课程,有效覆盖辖区9200名老年人,目前全区已储备40余门必修课程,46名优秀教师。

2.得了一“小红花”。组织参加“群文杯”第十一届舞蹈电视展演荣获银靴奖、全市老干部艺术节文艺汇演荣获团体银奖、“山东省老年大学线上文艺展演”荣获优秀组织奖,成功获批山东省规范化示范老年大学荣誉称号。

3.办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举办庆“七一”文艺汇演等活动10余场;举办党史讲座、音乐党课等活动40余场,近万名老年人参与其中。

三、活动“接地气”,让学员有存在感

1.养老有我一份。打造老干部宣传队等社区社团组织,调动老年群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太极拳等文艺团队作用,举办主题活动200余场。

2.治理有我一招。组建和事佬调解队等志愿服务团队25个,招募50多名老年党员学员担任楼栋长和助理网格员,成功调解纠纷60多起;吸纳老军人、老教师等组建红色宣讲团,先后开展主题活动6次,持续激发老党员、老同志奉献余热、服务社会的热情。

3.先进我不能落下。积极挖掘退休干部宋存敬,退休教师党员孙广凡,退而不休的社区“新”忙人宋延良、坚守初心使命的牙医孙林炯、史志专家徐志明及金城社区志愿服务队等先进典型,让广大老同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

下步,开发区将结合实际,持续扎实推进“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深入实施“为爱而开•幸福银发”满意工程,真正把老年教育抓实办好。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立学将红色教育模块融入整体教学大纲,讲好开学第一课、办好社区“红”学堂。二是融合强学开展“三联”办校模式,即公益课程联送、社区分校联办、创新课堂联创,推动老年大学进社区(基层)工作多点开花。三是活动兴学。围绕基层治理,充分发挥银龄先锋作用,挖掘一批“银龄先锋队”,充实志愿服务小组力量,凝聚社会治理“新能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