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拉二胡、拉板胡、弹电子琴我都会,编排文艺节目、识谱、教唱歌曲、创作歌曲、动笔写点文稿,也能应酬。”这是在德州武城县“五老”模范、不善言谈的王建国嘴中“抠”出的一句大实话。 作为不善言谈,而又多才多艺的王建国,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五老志愿者,全县五老优秀志愿者,2021年再次评为武城县第一届“五老”模范,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王建国,1958年出生在武城县广运街道北关村,1975年高中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1982年入党。先后在乡镇任文化站站长、政府秘书、党委组织委员、党委秘书、副乡镇长、人大副主任等职。2005年内退后,根据镇党委要求,让他继续留任,并负责镇具有地方特色的辣椒城(辣椒交易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2017年他办理退休后,仍任武城辣椒城管委会主任,并在无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一干就是十八年。 在负责辣椒城的管理过程中,他借镇文化站设在辣椒城的有利条件,又被聘为武城镇文化馆荣誉馆长。除了完成辣椒城的招商引资、信息推送、安全卫生、疫情防控、为椒农提供服务外,他利用自身的特长协助镇文化站开展各项活动。 退休后,王建国就被聘为县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从此,他将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个普通党员的职责,利用自身的工作环境、条件和优势,处处关爱与呵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每逢节假日,他就利用文化站的娱乐资源,组织社区居民,少年儿童开展活动,开放图书阅览,提供象棋、军棋和安排篮球、乒乓球等活动,使青少年开心快乐。 针对青少年对文化娱乐的热爱,他在离退休及社区人员中挖掘了大量的文艺人才,成立了以他为团长拥有40余人的“武城县广运关爱艺术团”,他还亲手创作了歌曲、舞蹈、小品、三句半等文艺作品。五年来,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演出60多场次,深得学校师生及社区群众的爱戴与好评。 近年来,王建国创作的歌曲有14首被县政协编排的《贝州文化集锦》采用,挖掘整理的武城民谣、民间故事、地形地貌、历史变迁等,被收入为《旧城史志》,并多篇在《武城时报》刊登。 针对许多青少年对民谣乐器非常感兴趣,渴望学习的情况,他利用学生放假时间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耐心细致的手把手演示,讲解要领和技法,现场教学,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先后有十几个青少年掌握了笛子、二胡、板胡的演奏方法,能独立使用乐器。十多年来他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王建国不仅为周边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和条件,还关心他们的学校及家庭状况,谁家的条件好、谁家的条件差,他都了如指掌,并随时关照。当他了解到尚庄村一学生家庭生活困难成为特困户,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时,他与尚庄党支部一起组织发起了社会捐赠活动。在他的带领下还为该特困生募捐资金2万余元,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使孩子正常返校上学。 王建国这种对青少年寓教于乐的关爱与呵护,正是体现了一个“五老”志愿者具有的使命与担当,而且这种关爱形式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