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千千万万名党员中最普通的一个,我只是一心扑在自己分内的工作上。”回顾入党的点点滴滴,胡万传记忆犹新,“我是1954年4月7日被批准入党的,1955年2月17日成为正式党员,如今已有66年的党龄。” 1950年7月从学校毕业的胡万传开始参加革命工作,还被选送到位于杭州的省委干校学习。1956年4月,他担任玉环县(现玉环市)环山镇党总支书记。在担任期间,他遇到了一件一生难忘、铭记于心的事,“多年来,我一直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样的党员故事,也激励年轻党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那是1957年,全国从北方到南方都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玉环的大坑里水库也在那年秋收后开始动工修建,设计蓄水量25万立方米。“当时,我们吃喝用水基本靠井水或者河水,大坑里水库的建设对供水、防洪、蓄水灌溉等有很大的意义。”胡万传说,水库开工之后,群众踊跃参加建设,“当时还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按收益进行分配工作任务,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 1958年春节后,水库工程量已完成80%左右,可是溢洪道还没修建好。不巧的是,有一天一直在下大雨,水库里的水眼见着就满了起来。原来一根粗壮的木夯顺着水流冲下,把放水的涵洞堵实了。 “水位一直在上涨,一旦冲破大坝,下游就是老党校和西青老街,涉及到许多人的房屋和性命,事态非常紧急。”胡万传回忆道,他和当时的县委书记马上带领机关干部前往水库查看情况,积极组织抢险救灾。那一天,天空飘着雨夹雪,气温接近0℃,穿着棉袄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凉意。可是看着已经上涨了10多米的水库水位和不知道何时会停的雨,王寿德和徐教洲来不及多想,冒着被水卷入涵洞的生命危险,马上脱了衣服跳进水库里。 对于那时的年轻党员胡万传来说,这两位党员舍己的行动就是“为人民服务”最生动的注脚,给他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胡万传,还鼓舞了在场的其他党员和群众。深谙水性的林存友潜入水底将绳子绑在木夯上,其他的人则一起抓牢绳子使劲,终于将木夯成功拔出涵洞。水库终于脱险,大坝上的群众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就是出于党员本能而作出的一个选择,而对于在场的其他人而言,却是一堂鲜活的党课。 后来,胡万传担任过很多职务,而他始终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过,他不愿意详谈自己的经历,只讲了这一个朴实动人的党员故事,用他的话说,“我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他们却在和平年代也让我们看到了如何舍生忘死地践行入党誓言。” 如今,我们许多人一直在谈论信仰,我们该有什么样的信仰,我们这一代年轻的党员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我想,从胡老的这个故事里也许能找到答案。如今,普通人很难再遇到战火和硝烟,但老党员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