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土改时为何没给毛泽东家划成分

2014-1-27 20:3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412| 评论: 0|原作者: 高菊村

摘要: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老领导打电话给我说,境外一家电视台播放了有关韶山土地改革的影片,其中讲道:土改时为给毛泽东家划阶级成分争论不休,划贫农、中农、富农都有人提及,还有人提出划地主,只因他是党 ...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老领导打电话给我说,境外一家电视台播放了有关韶山土地改革的影片,其中讲道:土改时为给毛泽东家划阶级成分争论不休,划贫农、中农、富农都有人提及,还有人提出划地主,只因他是党的主席,才未划成;还说,当时韶山乡党支部书记毛仁秋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回信同意划富农,问我对这些事的具体情况是否了解。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市领导的重视下,在市委史志办和市“党史联络组”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几位老同志组成一个调查组,经过调查走访,终于弄清了史实,还原了真相。在调查走访的38位老人中,访谈毛耀辉老人的次数最多。毛耀辉是韶山乡韶源村上坪组人,1927年5月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系韶山冲目前唯一健在的地下党员。他土改时在邻近区乡任土改工作队副队长,与时任韶山乡工作队队长张孝尧关系密切,知道韶山乡土改时的许多内情。因此,他的回忆极有价值,在诸多关键性问题上让我们看清了历史原貌。

家产,资不抵债

    毛耀辉老人回忆说,毛泽东家1920年之前一段时间较为富裕,但在1921年春一家几位亲人参加革命之后逐渐走向贫穷,到土改前几年,毛家已经一无所有。如说有,那就是好几千银元的债务。

    毛耀辉告诉我们说,毛泽东家原来有水田20亩,还有柴山菜土,13间半瓦房,但是在1921年全家人都出去干革命后,这些财产归毛震公祠公共代管,祠堂公推一人建账立薄,选派佃户耕田住屋,并负责收取佃户佃金和租谷,支付家庭的一切开支。毛泽东家一直收小支大,入不敷出,除一般的交粮纳税,资助地方公团、公益事业,家人生活和人情来往等费用外,还要支援家人革命及其所干的革命事业,以及应付当时国民党政府各级官员的搜刮。1929年,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下令“没收”毛泽东家“全部财产”,因毛氏家族在乡里势力和影响比较大,经多方周旋,才使“没收令”没有兑现。但地方政府官员以此为由,每年都要向毛家勒索许多钱粮。

    毛耀辉说,毛泽东家收入有限,支出无限,祠堂管账人每到无钱粮支付时,要么就是向佃户增加佃金,要么就向他人借贷。借贷是欠债,收取佃金实际也是欠债,债与息相连,债上加债,息上加息,年复一年,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结果负债累累。毛耀辉的上述回忆,可以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的毛泽东家的家庭账薄(本名“收抵薄”,记载了1924~1935年的部分收支账目)中得到映证。

    毛泽东家的债务,别的不说,单就两项数字来看,就很惊人。1973年春,《湖南省韶山区老人座谈会专题订证大会记录》记载:毛泽东家到土改前,除欠佃金外,另欠债2340银元。佃户张文峰的儿子张庆云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家开始交佃银600两,后来逐渐增加到1300多两。”按每100两银子130银元折算,计1690银元。两笔数字相加,欠债4030银元。当时,即使将毛泽东家全部财产变卖,也只有3380银元,尚差650银元。毛耀辉说这就叫做资不抵债。

成分,什么都划不上

    1936年,毛泽东曾对斯诺说,我父亲原是“贫农”,后来由“中农”变为“富农”。 1949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当毛泽东谈到自己父亲晚年是个富农时,向笑着说:那是30年前的事啦,在明年即将开始的全国性土改中主席家不能划富农吧 ?毛泽东郑重地说:“我们应当实事求是,按政策办事,该划什么成分就划什么成分。”

    毛耀辉回忆说:按《土改法》规定,在土改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根据土改前三年家庭经济情况,划分一定的阶级成分,毛泽东家也不例外。我当时听张孝尧讲,关于毛泽东家划不划及划什么成分,上面没指示,下面也没听到群众有任何要求,广大干部群众都认为,毛主席家人都去干革命了,还有几位亲人光荣牺牲,在韶山住家的人生活又那么困难,还划什么成分?但张孝尧、毛仁秋等人觉得还是应当广泛深入地听取众乡亲的意见,让大家有发言讨论的机会。于是由驻引凤(现韶山)村的土改干部主持,连续开了三次小范围的会议。会上,大家都说毛主席家家产实际上不存在,家人生活那么困苦,看情况像个贫雇农,但又无人在家务农和出卖劳力,与“农”字不沾边,不能划带“农”字的任何阶级成分;家里虽有田出租,但因收佃金太多,无租可收,更无其他任何形式的剥削,不能划为任何剥削阶级成分,所以什么成分都划不上。

    当韶山土改即将进入分田阶段时,毛仁秋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汇报土改情况,信中写道:“土改现已进入划成分、分田地的阶段了,您老是知道的,韶山人多田少,耕地不足,据初步推算,人平只有九分三左右,不知您老一家有几人参加分田?”但长期以来,却有人说毛仁秋写信本意是想请示毛家划何成分,还说毛泽东回信讲了三条,头条就是同意划为富农,于是就划为了富农。毛耀辉回忆说:毛主席并没写回信,只是在1950年隆冬时节,派毛岸青回韶山传达口信,主要有三条:一、家人不参与分田,家产由政府处理;二、家庭阶级成分,实事求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三、人民政府执法不循私情,按政策办事,人民会拥护政府。毛耀辉对于毛泽东“写回信”和“划富农”之说很有意见,气愤地说:毛主席对土改法规十分熟悉,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了如指掌,怎么会说这样有悖法令政策和家庭实际情况的话呢?韶山人民怎么会这样做呢?简直是胡说八道。

    2013年9月,我借赴北京参加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机会,将走访毛耀辉等人的情况及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带给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领导看了,他们高兴地说:“你们做了扎实而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解决了毛泽东研究史上谁都想解决而未能解决、似乎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要来一个‘铺天盖地’的宣传,使之‘惊天动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以纠正数十年来国内外对此问题的各种误传。”    

(作者简介: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原副局长,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名誉理事,韶山市“党史联络组”顾问。)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