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创新探索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地同步建立“银辉”党支部和“银辉”志愿服务团队,把“关系在原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吸纳进来,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覆盖向社会拓展、教育管理向社会接续、服务保障向社会延伸、作用发挥向社会集聚,全面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深度融入城市基层党建。 (一)坚持“一张蓝图” 完善融入机制 宁波市从2014年开始探索谋划“银辉”党建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步构建起完整的“银辉”党建机制。会同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出台关于加强社区“银辉”党建工作和积分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由组织部、机关工委、老干部局主导,民政、司法、财政、人社、住建等部门共同配合,街道、社区党组织履行日常工作的组织机制。建立由镇乡(街道)负责党群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委员日常指导,社区党组织书记负总责、副书记或副主任具体分管的责任机制。 目前,全市已建立“银辉”党支部411个,“银辉”党小组355个,其中离退休干部相对集中的城区社区和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银辉”党支部组建率达到100%。 (二)立足“二个方面” 筑牢融入基石 01 抓好共建共享 利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等现有场所建立“银辉”驿站,为“银辉”党支部学习、交流及主题党日活动提供固定场所,通过资源共享、公益共建,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目前,全市共建立“银辉”驿站144个、“银辉”品牌工作室90个、“银辉”党建共享基地37个。同时“银辉”党建在养老机构、乡镇(农村社区)不断拓展,融入工作持续提质扩面。 02 抓实关心关爱 培育融养、学、乐、为于一体的“银辉”党建示范点,建立“家门口老年大学”378个,“银辉”党支部共享宁波老干部党校“云党课”,打造“家院互融”“新三宝服务社”“幸福来敲门”等养老服务品牌,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邻里中心等社会资源,帮助老同志就近得到关心关爱。全市超过90%的社区“银辉”党支部开展了以老助老服务。 (三)打造“三维体系” 创新融入路径 01 构建融入多元体系 持续完善“银辉”党建模式,打造“支部+团队”双核驱动模式,构建更加融合的多元体系,实现单位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银辉”党支部互联互通、“银辉”党支部与“银辉”志愿服务团队互联互通,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质量检验党建成效。 02 构建融入文化体系 举行干部退休仪式,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组织送一程,社区迎一下”,鼓励、引导老同志到社区报到,指导所在社区及时召开通报会、恳谈会,使老同志尽快熟悉社情、融入社区。目前,除年老体弱、长期在外的老同志外,老同志到社区报到率超过50%。 03 构建融入保障体系 强化保障,确保社区“银辉”党建和志愿服务必要的工作、活动经费,给予“银辉”党支部书记适当工作补贴、人身伤害意外保险等安全保障和一定的激励推动“银辉”党建工作常态长效。 (四)扩大“四重效应” 释放融入动能 01 凸显“正向效应” 推行“基层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模式,老同志积极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帮困助学、安全生产、基层社会治理等。2020年,“银辉”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发动3万余名离退休干部为打赢“两战”作出积极贡献。 02 发挥“头雁效应” 通过选配政治觉悟高、奉献精神强的老同志担任“银辉”党支部书记和“银辉”志愿服务大队长,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银辉”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宁波共组建“银辉”志愿服务团队1541支、服务基地176个,拥有“银辉”志愿者2.2万余人。 03 激活“智能效应” 推进智慧老干部二期项目,加速推动“银辉”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通过社区“扫码报到”、老同志“志愿汇”和社会治理“需求汇”网络对接平台、“社区云管家”、“时间银行”等,方便老同志“一机在手,服务全有”。 04 聚焦“品牌效应” 打造“一支部一亮点”“一社区一品牌”,成立宁波市“银辉”党建研究中心及各分中心,推动“365天党建”做深走实,不断挖掘和深化宁波“甬耀银辉”品牌内涵,推进“甬耀银辉”品牌迭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