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做好基层工作,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发挥领导作用,关键在于提高“社区组织力”,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更加广泛的人群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社会老年人逐步增多,老年人数量和占比越来越重,一大批老年人特别是其中的老干部、老党员,依托居住社区,在维护社区治安、美化环境、创建文明城市、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德城区作为德州市中心城区,辖5个街道,63个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和住宅小区数量均居全市首位。目前,全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2026人(含60岁),60至80岁老年人口98359人,64%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3505人,其中党员1971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56%,90%左右的离退休干部居住在城市社区,大量的老年人才资源成为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用好老年人才资源,助力社区治理,着力发现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省委老干部局有关工作安排,我们对德城区新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书和工作室、社区共同治理研究会等老干部发挥作用平台进行了调研,与潘玉梅、刘爱国、陆卫兵等在社区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同志进行了座谈,同时,向社区老年人和街道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 二、老年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还需改善 一是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宣传力度仍有不足。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因社会宣传与发动仍存在滞后,目前参与社区治理的人员多以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退役军人群体为主,社区其他老年群体虽有发挥余热的想法,但是因不了解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目的、意义,不理解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方法,对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老年人才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助力社区治理服务意愿的老年人较多,但是有领导团队能力的带头人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另外,我们发现社区内有许多老年人退休前曾就职于各行各业,有着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经验,有的老年人擅长吟诗作画,有的擅长音律乐器,有的擅长家电维修,有的擅长推拿按摩。但在现实中,多数老年人仅仅把自己的特长当成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娱自乐,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才资源的浪费。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够到位。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成效如何、付出多少等量化评价制度还不完善。虽在部分社区试点了量化积分制度,但是仍存在各社区积分登记制度不完善、服务范围小、积分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等问题。不利于调动老年人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社区资源利用不足 一是老年人助力社区治理的平台载体还需加强。德城区位于城市主城区、老城区,城市空间饱和,并且在国土、规划、城建等方面没有自主权。目前,仍有部分社区面积较小,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空间得不到满足。前期,区级层面梳理了市区部门单位在我辖区内的闲置房产资源,但争取利用率仍然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动规模。二是老年人助力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单一。目前,老年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服务有清理环境卫生、举办节日庆祝、走访慰问弱势群体等,区域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联接不够,有效的资源没能充分利用起来。还需进一步拓宽活动项目,让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有服务热情的老同志加入进来。三是保障措施仍需加强。走访调研中,有部分老同志和社区工作者提到,近年来,国家财政政策不断规范完善,对志愿服务资金没有单列,在助力社区治理工作中,部分社区存在志愿服务工具、设施等保障滞后情况。 (三)老年人自身问题 一是归属感、成就感不足。部分老年人群体因离开工作岗位,存在归属感不足情况。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会考虑为什么去参与,能够得到什么,是否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社区建设带来好的结果。如果在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中,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容易导致成就感不足,参与热情减退。二是缺少技术性支持。部分老年人会操作手机,会使用微信等基本社交软件,但是各方面使用能力还不强,大部分查看信息、操作程序还需子女或社区工作者协助完成。三是家庭资源支持不足。部分有行动能力和服务意愿的老同志因需要为子女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等原因没有办法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文体活动。另有部分家庭中,子女认为社区事务与老人无关,不愿意老年人参与其中,有不支持,甚至会有反对的声音。 三、做法与对策 今年,德城区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助力城市基层治理方案》,以“党建领航,发挥老年人才资源优势,助力城市基层治理”为指导,大力实施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531”工程,即组织强、制度强、阵地强、活动强、作用发挥强,构建“组织建设进社区、文化养老进社区、作用发挥进社区”的社区离退休党建新模式,对提升城市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灵活设置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构建“一核多元”的领导体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采取“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模式交叉任职,吸收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共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员,参与党建会议讨论,实现双方深度融合互动。全区2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实现双向交叉任职,提供服务资源清单9大类38项内容。二是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自身特长,到社区报到。由原工作单位党组织牵头,在落实荣退制度与新退休党员谈话时,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发放《离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操作手册》,签署《联系报到表》,由原单位、离退休党员、报到社区三方各持一件,既让老党员明确报到流程,又了解了社区需求项目和服务项目,方便老同志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全区1300多名离退休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各项建设。三是健全治理模式构架,解决群众问题。以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基础,动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强化“红色物业”建设,吸收老同志担任楼长、楼道长,发挥工作时间充沛,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辖区开展经常性巡查,发现具体问题或苗头性倾向,将小问题、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将需要处理的事件类型、描述、紧急程度等相关数据信息上报网格党支部及社区指挥中心,视情况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措施、集中解决。今年以来,老党员网格员、楼长、楼道长帮助社区调解物业管理与业主需求的矛盾、监督处理小区车辆乱摆乱放、楼道墙面“牛皮癣”等社区管理问题90余项,有效解决小区内跳广场舞、楼顶养信鸽扰民、楼道内垃圾通道阻塞等居民诉求70余件。 (二)整合有利资源,创新社区治理手段 一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红色驿站”。为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精准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依托现有公共设施、服务空间、活动阵地,在63个城市小区试点建设“红色驿站”,制定服务事项清单,包括政策咨询、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矛盾协调、突发问题求助等12大类83项可以解决的共性问题,鼓励老年人积极加入“居民联系员”“物业调解员”“红色代办员”等工作队伍中来,明确岗位职责。各小区根据自身老年人才资源实际,自主引进缝纫修补、快递驿站、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互助式”邻里关系,打造了便民利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二是设立孵化项目,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区分文体娱乐、志愿帮扶、社区治理、专业服务等4种类型,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库,累计培育出壳乐缝创意坊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红娘金缘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团等38家非营利社会组织,推动更多老年人才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三是构建老年人社交平台,挖掘人才资源。根据老年人的自身情况、娱乐休闲方式、生活习惯,以街道为单位搭建起老年人交流沟通平台,尤其是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让来自不同小区的老年人相互联络,交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建立起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在相互交流沟通中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挖掘其中的骨干力量,培养活跃的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带头人。 (三)广泛动员力量,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参与感 一是建立积分兑换制度。推行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将志愿服务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人。制订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细则,明确了积分兑换流程。老同志参加创城创卫、理论宣讲、矛盾调解、慰问帮扶、小区安全巡查等社区治理服务活动,社区工作者依据服务内容和时长,如实给志愿者登记填写积分。根据积分兑换机制,志愿者可凭借积分每月到社区兑换喜爱的日常用品。激励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让爱心得到双向“循环”。二是打造“邻里中心”。为老同志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场所,既让有特长的老同志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同时又享受服务。在形成老年人助力社区基层治理良性循环的同时,在社区居民群众中创造参与社区治理的浓厚氛围,让更广泛的人群看到好处、得到益处,参与进社区治理工作中来。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通过对参与社区治理的老年人进行表彰奖励,为志愿者家庭成员提供义诊、义检、走访慰问等服务,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成就感、荣誉感,引导家庭成员支持老年人从事社区治理活动,树立良好的家教家风,通过“传帮带”,让助力社区治理的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四、几点启示 (一)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制度建设 应发挥好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宏观统筹指导作用,加强与党委组织部门、机关工委、社会组织党工委的沟通协调,引导各党组织,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充分认清离退休干部党员是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老年群里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是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不是包袱、不是负担,而是为社区治理工作开辟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是解决社区人员少、工作杂、头绪多问题的新解法;另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探索积分兑换、服务保障等制度,为老党员老干部、社区老年人,以及其他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重视挖掘人才资源,注重“头雁”作用 人才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注重挖掘老年人才资源,发掘组织能力强,身体状况好,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参与到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中来,培养团队带头人,不断扩大辐射覆盖面,广泛吸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有各方面专业特长的人员,丰富社会治理的内容项目。 (三)要注重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要扩大宣传效应,注重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老年人才优势,挖掘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标杆,鼓励和带动更多的老同志自觉融入时代大潮,投身社区治理工作。镇街、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从事社区基层治理的优势,增强与老同志的沟通交流,增进老同志对社区的了解和感情,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打消老同志的思想顾虑,让老同志由“让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达到走进社区、融入社区、建设社区的目的。 (四)要强化保障机制,确保持续发展 要在“开源”上下功夫,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经费保障。落实党费返还制度,将离退休党支部党费按规定返还,为开展党组织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经费增长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力量,募集慈善资金,增添办公设备,共享活动场地,为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助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长效化开展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