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校内外两翼齐驾 为新时代老年教育保驾护航

2021-10-28 15:36|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408|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近年来,在云南安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下,市老年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下面简称《规划》)(国办发〔2016〕74号) ...

近年来,在云南安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下,市老年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下面简称《规划》(国办发〔2016〕7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8〕65号)、《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云老通201940文件精神,坚持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推动安宁老年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一、安宁市老年教育现状

全市总人口数

483753

60岁及以上人口数

66258(占总人口13.7%)

老年大学校本部、街道分校、社区老年学校学员总数

559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占90%),占全市老年人口9.7%。

其中,老年大学校本部1301人次,占1.96%;社区老年学校2077人次,占3.13%。

(注:数据来源:安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1年9月,市老年大学、9个街道分校、11所社区老年学校提供)

由此可见:老年教育关键在于校外教育注:本文,校内特指安宁市老年大学校本部;校外特指街道分校、社区老年学校。办好分校、社区老年学校,才能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真正提高全市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安宁市通过校内突出抓好“四着力”,增强基层老年教育发展后劲;校外倡导实施充分”,打造老年人学习教育新平台有效途径,促进新时代老年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校内突出抓好“四个着力”,增强老年教育发展后劲

借力《规划》谋划全市老年教育网络根据《规划》,安宁市老年大学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主动争取政府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经费支持,大力促进校本部发展;结合实际,制定今后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发挥协调、指导、示范、引领作用。对全市街道老年教育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整合资源、培训骨干的措施及分析问题所在,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安宁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注:和安宁市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合并),并通过会议纪要形式下发,以此不断推进基层老年教育的发展。

着力抓好教学工作探索老年教育规范化管理模式。市老年大学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安宁市老年大学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智能手机使用、养生知识、法律教育宣传等专题讲座。另外抓好活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各教学班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活跃了学员的学习和文化生活。在教学方法上,安宁市老年大学注重讲授与示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让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效传递正能量,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市老年大学一如既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继续采取“内荐”(从老年学校学员中推荐有专业特长、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和“外请”(聘请知名度高、知识面广、有教学经验的特长教师)的办法。校内始终坚持统一计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时安排、统一教师授课、统一教学要求。

(三)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继续推行“三委治校”校委会、教务会、班委会)体制机制,激活办学动力。明确校委会牵头抓总,教务会对教学实施协调服务,班委会实行自治。校委会突出抓教学管理、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申请活动经费及老干部体检等重点工作。教务会围绕教学服务,组织拟定学期教学计划、讲义审核、教师选用、定期了解教学情况、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等活动。班委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反映学员的意见和要求,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组织开展第二、第三课堂,扩大教学空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成果展示和对外交流活动。

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学校始终把文化作为提升实力的根基和灵魂。以文兴校、以文惠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一是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确立了“学用相济、乐为结合”办学理念;倡导“尊师、爱教、勤学、有为”学风;润育“尊老、爱岗、严谨、善教”的教风;形成“团结、进取、乐学、怡情”良好校风;发扬“敬业、奉献、服务、创新”的作风。二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每年6月组织全校性书法绘画摄影展和文艺汇演活动;每年12各教学班自行组织学员开展课外活动等。以文化提升质量,以文化引领发展,践行“文化活校”的办学思路。

三、校外实施个充分 打造老年人学习教育平台

充分以新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这与《规划》之“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的精神十分契合。2020年,安宁市提出“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要求,经过实地调研后,在9个街道建立社区老年学校来满足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刚性需求。2020年5月,全市建成11所社区老年学校。开设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纸刻等18个专业56个教学班。参学人数达2077人次,占全市老年人数的3.2%。由于社区老年学校贴近市民生活需求,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在家门口“上大学”,真正让老年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社区老年学校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各社区纷纷写请示,要求建立老年学校这让安宁市老年教育工作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让老年教育的春天吐芳纳新。

(二)充分发挥三级管理机制作用。实行市老年大学、街道分校、社区老年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市老年大学主要负责协调、指导各分校,培养、选送师资力量;街道负责分校教学日常事务,并对接管理本街道社区老年学校;社区负责组织和管理老年学校工作,选定课程、做好报名招生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工作有脉络、管理有体系”。

(三)充分发挥校内示范作用,指导校外抓实管理工作。根据社区实情,从组织领导、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效果等方面为校外制定《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规范管理制度》,内容涵盖《教师职责》《学员守则》《校园安全突发预案》《教师聘用条件》等,从人员管理、教学管理、场所管理、文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制度规范,提倡学员遵规守纪、和谐共处,建立奖励评优机制,评选优秀教学点管理员、优秀教师、优秀学员,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校外管理工作效能。

(四)充分发挥展示平台作用,提升校外“老有所乐”品位。搭建展示平台,满足老年学员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需要。老年人不仅有求知求乐的需求,还有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校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员参与社会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如:举行文艺汇演,表演文艺节目,为社区居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组织老学员为社区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唤起老年学员的成就感。

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服务好老年人,竭力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并点燃老年人主动参与老年教育的火把,努力让校内校外两翼齐驾,为全市老年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