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浙江海宁市:集结“银色力量” 点燃“文化火炬”

2021-10-26 15:34|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497| 评论: 0|来自: 海宁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幕布上,一位卖草帽的老汉经过一座猴山,因困倦在树下小睡。一群调皮的猴子偷走了草帽,而后老汉醒来追草帽、猴子抢酒壶,好不热闹。这是浙江嘉兴海宁市斜桥中心小学皮影剧团的小演员们表演童话剧《过猴林》的一幕, ...

幕布上,一位卖草帽的老汉经过一座猴山,因困倦在树下小睡。一群调皮的猴子偷走了草帽,而后老汉醒来追草帽、猴子抢酒壶,好不热闹。这是浙江嘉兴海宁市斜桥中心小学皮影剧团的小演员们表演童话剧《过猴林》的一幕,精彩纷呈的演绎,逗笑了现场的小观众。

小学生表演完后,81岁的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张坤荣在“长者会客厅”里,和学生们“坐而论道”,传播传统文化理念,手把手教小学生们演皮影戏。他精湛的皮影技艺折服了在场所有学生。

近年来,海宁市委老干部局在持续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参与基层治理发挥正能量的同时,注重突出“文化先行、精神富有”,聚焦老干部较集中的学习活动阵地和村社区,通过举办“长者会客厅”、建立特色品牌工作室、打造“书香”品牌志愿团队等活动载体,积极向社会输送各类“银尚达人”资源,着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传播和文明城市创建,以示范典型引领社会文化养老风尚。

“手艺”成为“守艺”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皮影戏,展现镂空之美的剪纸艺术,还有铿锵有力的黄墩腰鼓……丰富的非遗技艺蕴含着海宁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如何将宝贵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是海宁市委老干部局关注的焦点。

像张坤荣一样,海宁市级皮影戏传承人郭晓明、黄墩腰鼓发源地的村书记孙云峰、海宁市级剪纸传承人陈洁,都是海宁关心下一代品牌工作——“长者会客厅”的座上宾。台上长者娓娓道来,台下孩子细细品味,优秀的传统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慢慢地浸入孩子们的心灵。

“提到腰鼓,很多人脑海最先浮现的就是陕西安塞腰鼓,而在海宁斜桥镇,就有一个村默默地坚守着腰鼓这项表演技艺,它就是黄墩村。黄墩村的腰鼓是随着土改工作南下传到了这里。”海宁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说,他们在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向中小学生输入海宁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守护民族的魂与根,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有责任做好‘守艺’工作。”

据了解,海宁市委老干部局在海宁中小学内开展类似与传播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47场,受益学生达18.5万人次。

让社区弥漫文化气息

如何让基层社区浸润文化气息,让书香弥漫?一个宜人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一群热爱家园的文化志愿者必不可少。

南苑社区是海宁市首批成立“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的4家试点社区之一。自服务队成立以来,在海宁市委老干部局的指导下,社区老干部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技能,点燃“文化火炬”,为“书香南苑”建设奉献“银色”力量。

一边认真示范,一边耐心讲解,在社区的一次助残活动上,退休干部王丽琴指导几位残疾人制作灯片。“因为退休了,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一些事情,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硖石灯彩的魅力。”作为海宁灯彩非遗传承人,王丽琴总想把自己丰富的灯彩文化知识和基本制作技巧,传承给社区里感兴趣的人。

据了解,南苑社区的学习氛围一直以来就很浓厚。2012年3月,该社区开展以“书香南苑”终身学习型社区为目标的创建活动,力求为社区居民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创建过程中,南苑社区的“文化达人”不断被挖掘,如灯彩传人宋振华、剪纸达人朱振忠、研究运河文化及廉政文化的钱金林、研究方言的娄关炎、研究海宁蝴蝶昆虫的陆惠熊等。

如今,这些在居民之间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达人”已成为社区“书香南苑”建设的主力。其中的不少“文化达人”是该社区“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的“骨干”,他们主动承担起社区书香楼道的管理工作,为营造书香社区浓厚氛围添砖加瓦。

其中,就有这样一对年届耄耋的热心夫妇裴建中和赵淑娥,十几年如一日,为社区工作默默奉献。离休教师裴建中擅长书法,赵淑娥则精于剪纸。两位老人不仅自己由衷热爱,更乐于向青少年传授传统艺术。

南苑社区根据二老的特长,结合便民项目“尚书堂”开办了书法班和剪纸班,吸引了许多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参加。“向下一代传播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可以极大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裴建中说,作为退休教师,应该为文化强省贡献自己一点微薄力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