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市老干部局贯彻落实《江苏省老干部志愿服务促进办法(试行)》,协同市老科协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智慧和优势,持续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在开展企业服务、促进产业兴旺、提高村(居)民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作用,彰显银发风采,为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支撑。 “双助”网络全覆盖 全市建立了由 600多名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专家库”,根据老科技工作者的特长,各部门、区镇街道组成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普咨询、精神文明建设等红枫志愿服务小组,每组10人左右,他们经常深入企业、乡村的车间、社区和村组,开展调查研究,接受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服务,进行科普宣传。全市建立各类红枫志愿服务小组68个,银发“双助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成为海安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人才队伍。 助企创新勤作为 根据企业需求,银发“助企创新”志愿服务小组,主动作为,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进行服务。市老干部局和市老科协实行“百名会员进百企”工程,全市近120名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对接服务82家企业,重点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协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引进推荐新产品,培训管理人才,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帮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9家,申请专利158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引进科技成果122项,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8个,获省以上科学技术奖7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通跃通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木门自动化生产设备研发与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安开发区志愿服务小组主动对接服务该企业,坚持每月2次深入企业,面对面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等全程跟踪服务,该企业现已成为全行业的“翘楚”,是中国林业机械协会监事长单位,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产品远销加拿大、日本、以色列、伊朗、俄罗斯、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堡镇5名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对助力服务的3家企业提出的48项技术需求,排出实施计划,分批次带领企业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寻求对口项目,帮助企业解决了10多项技术难题。 助村振兴献余热 市老干部局和市老科协充分发挥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技术优势和威望优势,在全市实施“百名会员帮百村”工程,银发“助村振兴”志愿服务小组发挥各自特长,根据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的创建要求,从不同切入点与村组、新型合作组织对接服务。全市有6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28个村,7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47家家庭农场、40个种养大户。他们经常深入村组、田头,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种养加实用技术,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大做强农业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曲塘镇退休干部刘扣书,从事“三农”工作40年,对“三农”工作非常熟。他带领一帮从农技部门退休的老同志利用自身的学识、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积极主动作为,为曲塘镇范围内的种养殖大、小农户服务,进行农作物栽培、病虫防治、良种推广应用、化学防除杂草、土壤合理利用、科学施肥、畜禽、蚕的饲养等技术咨询指导。先后与郭楼村、周桥村、花庄村等村(居)的16户种养大户实现“点对点”对接,担任“庄稼医生”,常态化提供服务。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农技推广研究员王石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经常下基层,到田头,去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服活动。海安市高新区韩庄村的轩霞生态果蔬合作社的大棚种植草莓和水果蔬菜效益一直不理想。王石麟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其对接,带合作社负责人到高通蔬菜研究所学习草莓育苗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注册了绿色食品标识,获得江苏省草莓金奖。为了解决草莓多年重茬病害高发的难题,王石麟指导在草莓结束后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附近农民代育水稻秧苗。这样既解决了草莓重茬病害高发的难题,也解决了农民单纯育秧,费工费本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