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浙江省路桥区“四大项目”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基层治理

2021-10-25 15:47|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658| 评论: 0|来自:  路桥区委老干部局

摘要: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针对路桥“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红色物业工作走在前列、老干部头雁效应作用明显”等优势,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印发《关于 ...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针对路桥“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红色物业工作走在前列、老干部头雁效应作用明显”等优势,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红色物业”助力基层治理工作的通知》,审时度势推出“一家三口四当家”红色物业法,构筑起了老干部常态化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机制。

一、实施“银领·星”项目, 实现支部在小区建立

“一家三口”是指老干部加入党支部、业委会、自管小组,一群人一条心,为社区这个大家庭齐出力办实事。

1.“1位支部+1个项目”,将组织设置在一线。探索“1+1”模式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即:“1个支部+1个项目”,目前已按照地域、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组建功能型党组织近30个,如古街社区银晖党支部、螺洋街道银耀五老党建联盟党支部、桐屿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党支部等;落实经费保障和工作联络,明确社区所在的镇(街道)负责落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每月300元的工作补贴;明确每个支部配备一名联络员,由社区党组织指定,协助开展政治学习、志愿服务和党内关爱。

2.“交叉进入+双向任职”,将党员凝聚在社区。实施红色引擎工程,鼓励老干部担任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党支部成员,充当邻里间的“润滑剂”,营造老干部共治共建共创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有环境。全区81名老干部担任75个小区党支部成员,实现覆盖率100%,如退休干部王炳担任金宸花园小区联合党支部副书记、解正友担任刚泰一品小区业委会主任、童学冬担任新安小区业委会主任,通过他们的威望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3.“多格联动+微型管家”,将力量延伸到邻里。路桥区探索实行楼幢长管理制度,将工作细分到每个楼幢,形成“小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楼幢长”“业委会居民小组长楼幢长”的三级网络的微自治系统,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老干部成为小区楼幢长的主力,及时全面做好小区信息的上传下达,更加高效顺畅推进各类事务的解决。据统计,全区有近150位老干部担任小区楼幢长,新安小区96名楼幢长中,30%以上是老干部。

二、实施“银晖·力”项目,实现作用在小区发挥

积极构建“1+N”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五大“银晖行动”,打造各类活动载体,搭建老干部作用发挥平台。

1.发出报到召集令。“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为契机,奏响新一轮“双报到”活动序幕,全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年大学党员学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通过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开展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认领,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社会”。全区已有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到社区报到。

2.组建志愿服务队。 按照“1+1+N”模式,组建“红色物业·银晖闪耀”志愿服务团队,即:全区一支总队、每个社区一支大队+ N支分队,根据社区特色和老同志特长,设置银领先锋岗,组建银龄乐活队、银发老娘舅、银晖观察团等队伍,发挥老同志特长,成立各类老干部品牌工作室、顾问团等,积极参与解难事、办实事;如芦阳社区成立老余工作室,建立了“1+6+24”工作模式,即由余继春一人总牵头,组织“五老”成立6个团体队伍,下设“24个小组”,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条块联动,共同破解党员党性提升难、项目征地拆迁难、矛盾纠纷调解难、农村居家养老难、问题少年帮教难等五大难题,促进离退休干部就近发挥作用。

3.推进服务项目化。聚焦基层物业管理,扎实开展银晖献良策、银晖耀乡村、银晖促共治、银晖送关爱、银晖兴文化五大“银晖行动”,持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设立青少年关爱项目,暑期开展“防止溺水、红色宣讲、公益培训”等各类假日学校活动,聚焦社会关爱力量;设立银发宣讲项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深入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聚焦党史教育;设立公益帮扶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类服务。

三、实施“银发·爱”,实现问题在小区化解

“四个当家”是指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经验、威望、人脉优势,当先锋、当管家、当参谋、当导师,拧成一股绳、卯住一股劲,将老干部的力量渗透到基层的毛细血管。

1.当先锋,做党群干群的连心桥。老干部主动参与红色物业、主动做好宣传引导,助力路桥“一区四城”建设。疫情期间,老干部主动请缨投入抗疫志愿服务,卡口值班、为隔离群众提供物资等。峰江街道老干部报到后,认领了“银龄助分类”监督项目,指导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推行“绿地养护”,老干部主动认领小区绿地,既维护了小区环境,又解决了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2.当管家,做凝聚力量的黏合剂鼓励引导老干部在网格运行模式中主动参与“党员楼长”“红色微管家”“党员先锋代跑”等工作,将老干部力量全面渗透到红色物业的每个角落。老干部们主动探索实施了“楼道微党课”“楼道微手工”“楼道微故事”等载体,推动楼道居民有好事一同分享,遇难事一起解决,有要事一同商量,营造了“进了楼道门、你我一家人”的良好氛围。新安小区美丽楼道建设中,97幢的楼幢长、退休干部李阿姨主动集思广益,为楼道量身定制了一套设计方案。完工后,许多居民表示:“因为有了自己参与设计制作的楼道文化,感觉家的氛围浓厚了,让人觉得很亲切。”

3.当参谋,做集思广益的领头雁。老干部主动参与社区党组织召集的协调会、恳谈会、评议会等协商议事活动,积极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建议。全区老干部主动发挥经验优势,帮助老旧小区重新制定《居民公约》《邻里文明公约》,明确种花种菜、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处置规定,为解决车辆随意停放等老旧小区矛盾高发点提供依据。路桥派出所退休干部孙茂华、区法院退休干部盛秀英等作为老街的居民,多次参加古街社区振兴十里长街繁华千年商都民主协商议事会,建言出力。新安小区业委会主任、退休干部童学冬提议设立“球场议事厅”,公开商议小区大小事务,共同推进小区建设。

4.当导师,做助推发展的助力器。银晖观察团及时发现社区各类问题,穿梭在邻里之间,成了居民心目中的“热心人”。银安小区退休干部高萍,发现下水道堵塞、路面回填不及时、花坛毁绿种菜等问题13个,经小区党支部协调均已解决。路北街道退休干部陈连方针对“管淋小区位于小学周边、人流量密集”等情况,经常实地走访,了解小区周边环境,向社区提出“重点时间段加大清扫力度、门前屋后三包奖励办法”等解决思路。

四、实施“银景·家”项目,实现资源在小区融合

为更加精准、有效、常态开展老干部“一家三口四当家”红色物业法,从阵地资源、服务内容、人员激励三方面整合资源,形成多方发力一盘棋的局面,撬动小区精准治理。

1.破除“供需不配”之困,实现精准对接。在社区“大党委”领导下,对所有到社区报到的老干部特长进行重新组织、排列组合,让老干部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同时,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征集服务短板、意见建议,推进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2.破除“氛围不浓”之困,实现有效激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对服务内容、次数进行积分记录,并在党务公开栏公示,每年年底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由社区开展各类兑换,进一步激发服务热情。试行优秀楼幢长评比制度,每季度由楼幢居民、社工、网格员对他们打分,每年底评选出十佳楼幢长,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破除“阵地不足”之困,实现资源共享。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等场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多方资源,着力打造老干部活动阵地。深入推进 “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目前已在社区建立5家,今年拟建2家;盘活“老党员驿站”“银景驿站”等阵地,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老干部有效服务的同时,体验共享、共融、共建、共乐的一站式乐活平台。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银景充电站、银景助力站、银景心愿站、银景积分站等,为老同志在社区学习、交流、服务等提供休憩场所。

“一家三口四当家”红色物业法实施以来,老干部以“服务性、广泛性、公益性”为抓手,拓宽了服务领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成效初显。加强了老干部助力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和引领力,一群有想法、有热情、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老干部加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以“头雁效应”实现了从“零散单干自发”到“有序规范共治”的转变,实现了从“有服务”到“优服务”的转变,让老同志在深度融入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全区近1000 名离退休干部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各类志愿服务,服务基层群众近2万人次。提升了群众期盼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把服务工作落实到群众,真正使群众看到变化,获得实际利益,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实现了良性循环,带动形成全体居民“我爱我家、从我做起”共建共治共享浓厚氛围。走出了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好方法和新路子。通过“党建+物业”,理顺了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关系,变多方“重唱”为党建“领唱”,实现了由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的转变。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