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建设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10-12 15:32|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763|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老年大学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平台,是新时期下做好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宁市老年大学自2003年开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已成 ...

老年大学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平台,是新时期下做好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宁市老年大学自2003年开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安宁市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管理老同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强化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维护稳定和实现老有所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下发后,老年大学的建设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既面临新机遇,更需要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结合安宁市老年大学17年建设发展历程的总结反思,就老年大学建设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基本情况

2003年8月《关于成立安宁市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的通知》的下发,标志着安宁市老年大学的诞生。《通知》明确安宁市老年大学由安宁市委老干部局主管,为全额财政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名。2009年,安宁市委、市政府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合建。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规格为副科级单位,设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市老年大学专职副校长1人,工勤人员2人。办学经费为财政全额拨款,并严格按照在校学员平均每人次150元的标准执行

老年大学创办之初没有固定校舍,只能租用连然镇成人技校办公室四楼上课,2004年2月,市老年大学迁至安宁市文化娱乐中心三楼,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有了一间固定教室,面积140平方米。2005年12月,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娱乐中心一、二楼无偿划拨给市委老干部局,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办学使用。2010年至今,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老年大学先后在连然街道文管中心、原市国土局、连然小学低段部办公。这一时期,安宁市老年大学从开办之初的2个班78名学员,2006学年开设4个教学班,学员185名,聘请教师4名;2019年开设有4个系11个专业19个教学班,学员1301名,聘请教师16人。同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注:开设教学班、学员人数、聘用教师人数)475%、703%、400%)为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安宁市老年大学为充分利用教室,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设有课程。老年大学教师全部为外聘教师,课程根据教师情况变动增减。教学管理主要由退下来的离退休干部承担,并组织起部分有能力并热心教学管理的学员负责日常学科教学管理。老年大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组织学员采风、开设书画摄影展览、深入村村(居)委会、公园以及人流聚集地展演、展示教学成果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

鉴于安宁市老年大学难以满足全市老年人学习需求,2017年,安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安宁市图书馆整体划拨作为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场所,建筑面积6966平方米,投资约1863.5万元。目前,该项目按照建成全市中老年人及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引领的主阵地”“活动丰富的乐园”“多彩晚年的家园”的目标全面推进。

二、主要做法

安宁市老年大学自2003年成立以来市委老干部局均不离不弃,主动作为,以干克难,推动了老年大学建设持续前行。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办学宗旨。安宁市老年大学办学伊始,就明确老年大学是为广大老干部服务的,是为广大老年朋友搭建的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平台。在办学过程中,坚守“政治立校”根本原则,以老年大学各教学班为阵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同志思想常新,信念永存,行动上大力支持安宁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奉献余热。

(二)规范管理保质量。在日常管理方面,组建校委会,明确职责分工,搭建起了服务管理机构,同时,建立健全了《会议制度》《教学常规》《教师管理制度》《学员手册》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规范管理。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老年人需求科学设置课程,2019学年共开设书法、音乐、舞蹈、瑜伽等19个教学班。在教学管理上,采取“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学制均为一年制,分上下两个学期。编制了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打造精品课程。

(三)以干克难争发展。随着安宁市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同志的学习需求?面对问题,安宁市委老干部局局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和问题,坚持以干克难,以作为和成绩做到让党委放心、老干部满意、社会的肯定。在教学管理中,构建并有序运转校委会、班委会等服务管理机构,年初有工作安排,年终有工作总结,学年进行优秀教师、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等评选表彰。历经17年发展,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服务管理老年人的机构,更成为广大老年人交流感情、学习圆梦的老年人之家。

(四)服务大局树形象。为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需求,安宁市老年大学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学员参加教学成果展示和各类比赛活动,向社会展示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提升了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满足了老年学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每年,组织学员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比赛和演出实践中。近年来,在昆明市委老干部局、昆明市老年大学组织的书画摄影大赛、艺术节上,均获得好成绩。连续7年参加安宁市“四下乡”活动,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各街道、社区,为市民们带来精彩的文艺盛宴,送上了节日的深深祝福。同时,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员坚持10年为市民义写春联,一副副火红喜庆的春联,一张张体现爱心的“福”字,将美好的新春祝福送进千家万户。太极、健身气功班自行组织学习小组到公园练习。书法、绘画班、摄影等教学班的学员不停耕作,出现大量优秀作品获奖;部分学员参加了安宁市诗书画协会、摄影家协会……通过组织开展正能量活动,发挥社会效益,树立了老年大学支持配合大局的良好形象。

三、存在问题

(一)制约瓶颈急待破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制约老年大学发展提升的瓶颈一直未得到解决,主要是工作人员和经费两个方面的问题。现在安宁市老年大学有专职副校长1名,1名专职工作人员,面对校本部1301名学员、16名教师,另外加上对校外班、街道分校、社区老年学校的业务指导,工作量较为繁重,难免出现工作失误。经费投入方面,市财政虽每年给市老年大学工作预算19万元左右,但仅仅够老年大学正常开支教师讲课费、各教学班班长补贴、班费等,其他的如:教育培训、购买教材、正常的表彰奖励等费用几乎没有多少啦?这两个问题成为严重影响老年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瓶颈,急待解决。

(二)精准服务有待提升。目前安宁市老年大学在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与老年学员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个性化服务上还不够细致。老年学员对老年大学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的愿意和要求十分迫切。

(三)持续发展意识欠缺。综合安宁市老年大学近年来开设的课程,均偏重于娱乐方面,这也导致整个老年大学的功能也偏重于娱乐,没能承载老年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本应作为重中之重的老年教育却是在摸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教育的主要是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专业研究老年教育方面的人员还很少,尤其在自编教材、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欠缺,在指导校外班、街道分校、社区老年学校工作上,只能“文件落实文件”。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老年教育在老龄化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效引领老年大学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创新校外课堂,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和办学水平。一是继续探索创新办学的路子,统筹整合利用社区老年教育、老年社团等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办学力量,办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二是日常管理方面要坚持规范化,促进学校走上现代管理轨道。

(二)破解难题提水平。针对制约老年大学发展提升的工作人员和经费问题,要以贯彻落实中办3号精神为契机,积极争取,破解难题,确保文件精神落地生根神为契机,积极争取,破解难题,确保文件精神落地生根见效。可以按照2016年云南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离退休干部活动和学习阵地建设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建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教学点”的规定,由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提出刚性要求,协调解决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机构编制问题。

(三)校园文化塑品牌。老年大学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让学员们经过学习教育后提升文化自信,塑造文化品牌。一是要持续把握好办学方向,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精心谋划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创造和形成有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经验。二是要通过规范管理、精准服务将老年大学打造成老年人之家,充分发挥其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养老的核心主阵地作用,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做出新贡献。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开展内涵丰富的学教和文体活动,坚持寓教于乐,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示范引领促发展。老年大学要坚持服务中心、支持大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要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发挥市老年大学校本部在全市老年教育中引领示范作用。校本部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内塑素质,外树形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教育教学中,市老年大学校本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狠抓学校的自身建设,不仅在硬件上成为“有形”的榜样,还在软件上创造出“无形”的经验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校外班、分校(社区老年学校)的发展。2.把校本部建设成为本地区老年教育的科研、教学、资料、教学管理、宣传工作、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中心。3.建立培训机制。每年举办一次全市兴老年教育工作培训班,对校外班、分校(社区老年学校)的工作人员或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4.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老年教育办学标准,每年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工作。5.联合安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和安宁市老年开放学习中心探索街道、社区学习资源供给增加问题。在充分了解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需求,加快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活动,切实增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力争让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之花在螳川宝地争奇斗艳,开花结果。6.从校本部遴选老年学员骨干参与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和培养志愿者队伍。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