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居,浙江仙居县年过九旬的退休教师张何路把做慈善当作一种习惯。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教师,家境也并不富裕,但张何路依然与老伴杨金凤热心公益事业,行善之心不减当年。 “我们从小就看着爸爸做好事。他是多年的老教师了,为人师表,总是要给我们还有学生做榜样。”张何路的长子这样评价父亲。存善心、行善事写在了张何路的生命历程里:抗美援朝时,他为国捐款捐物,捐出家中铜壶、锡壶、铁器等器具;土地改革时,他为集体贡献力量,无偿为村集体造册登记,教村民识文认字;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下岸水库建设捐款,为抗震救灾捐献物资等。 2006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何路夫妇在报刊上了解到县慈善总会扶贫济困的事迹,二老找到了投身慈善事业的新路径,决心站上更大的慈善舞台。夫妇两人一同来到县慈善总会,捐了2000元现金。“虽然现在家里还有点负担,但与以前抚养5个孩子相比,我们的晚年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张何路说。二老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每年轮流以一方的姓名捐款:2007年捐款2000元、2008年捐款1500元、2009年捐款1500元……爱心从未有过缺席。 退休后的张何路依旧心系学校,曾负责横溪镇新生中学退协工作,发挥余热,多次为有困难的教师排忧解难,出谋划策。“承蒙党和国家的关怀,如今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能做的就是不给他人添麻烦,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成了张何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