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敬老情怀

2021-10-11 14:03|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511| 评论: 0|来自: 《瞭望》新闻周刊

摘要: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摄影/本刊  ◆ 大孝忠于国。从孝顺父母,到关爱老干部,到对贫困老人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 这是他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 摄影/本刊

  ◆ 大孝忠于国。从孝顺父母,到关爱老干部,到对贫困老人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 这是他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

  ◆ 习仲勋非常理解儿子,他回复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 动工前夜,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通知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

  ◆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而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

  ◆ 会见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 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而“十四五”时期,被视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 虽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比较大,但是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有“智慧养老”等新技术的应用支撑,这让我们更有底气迎接扑面而来的银发浪潮

  九九重阳。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孝亲敬老,是善德之先。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述他心中的“孝”与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敬老尊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让所有老年人幸福美满地安度晚年,是他心中一份沉甸甸的牵挂,也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率先垂范下,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孝亲爱老蔚然成风。在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关键时刻,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大大增强,老龄工作实招硬招不断落地,中国迎接“银发浪潮”的步伐积极而稳健。

  小孝孝于家 大孝忠于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习仲勋,和家人走在一起;另一张是他牵着母亲齐心的手,陪她散步。尽管公务繁忙,每当有时间和母亲一起吃饭,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习仲勋88岁贺寿,唯独缺席的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拜寿信里,习近平深情写道:“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习仲勋非常理解儿子,回复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小孝孝于家,大孝忠于国。从孝顺父母,到关爱老干部,到对贫困老人嘘寒问暖,习近平总书记推己及人,敬老尊贤,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

  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

  这篇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强调“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大力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很有现实意义。

  在论述“尊老”传统美德时,文章引经据典,包括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郑板桥的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等。

  篇幅不长,却真实反映了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深情厚意。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福州长乐机场动建,一些部队老同志应邀参加动工仪式。动工前夜,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第二天风大、天冷,务必挨个打电话通知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

  担任总书记后,同样时常看得到他尊老敬老的身影。

  湘西十八洞村苗族大妈石拔三,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到她家时揭开米仓盖子察看,并关心询问:“吃得饱吗?”“有果树吗?”“养猪了吗?”

  在河北省阜平县困难老人唐荣斌家里,习近平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在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他家中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关切询问家里有几亩地、搞柳编能挣多少钱、还有什么困难。

  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生活困难、受疾病困扰的老人们。他曾用“两高、一低、一差、三重”概括深度贫困的特征,其中“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的衣食冷暖,纳入了脱贫攻坚体系化保障范围。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中国战“疫”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无论病患年龄再大、病情再重,决不放弃。疫情发生后,仅湖北省就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经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康复,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从孝敬父母、重视亲情,到发表署名文章提倡“尊老”,再到高度重视困难老人、病痛老人的健康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尊老爱老情怀,发乎于心,践之于行,一以贯之,历久弥新。  

  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舞蹈室,观看退休人员歌曲排练 谢环驰摄/本刊

  爱护“党的宝贵财富”

  “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在2011年9月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曾这样阐述老干部的重要性。

  习近平对老干部的尊重,可以从一辆吉普车的往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而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

  对老干部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习近平始终将老干部视为党的宝贵财富。

  在正定工作期间,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

  ……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对老同志的尊重和关爱始终不变。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准备合影时,他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相机快门按下,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瞬间。会见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言辞殷殷,关切深深。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的尊重关心,也体现在他对老干部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

  2014年11月26日,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宣传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6年12月23日,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广大老干部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体现了老干部忧党爱国为民的情怀。

  ……

  从礼让一辆吉普车,到建立老干部娱乐室,再到专门为老道德模范安排座位,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同志的深厚感情,从来至真至诚。他的尊老敬老情怀,带动了全党上下在新时代持续发扬优良传统,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