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城市辉煌崛起,却也让珍奇的古树河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让古老的村落逐渐湮没于历史烟尘……当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潍坊诸城市退休干部郝敬友已经背上相机,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在村落和旷野奔走,用相机和文字留住这些自然的瑰宝和时代的印记。“凡古迹名胜必亲历登览,凡地名传说必考其本源”,这是郝敬友一直遵循的原则。通过17年的实地调研考察和整理创作,郝敬友完成了《诸城古树名木大观》《诸城水经》《诸城村庄》三部文献著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4年调研写就《诸城古树名木大观》 古树名木,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用了近5年的时间,郝敬友基本将诸城市境内的古树名木都做了实地调研,拍摄了大量古树名木图片。每拍摄一棵树,他都要首先确定树种、树名,并通过测量确定树的大小等各项尺寸,了解树的保护情况和有关传说故事等,甚至根据树来考证村庄或寺庙的历史。他将手头的资料整理、集结成册,形成了深具文献研究价值的《诸城古树名木大观》。今年5月份,郝敬友受诸城市林业局邀请,对诸城所有的古树再进行实地考察核实,他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冒着烈日酷暑,继续在田野山林、村庄城镇中奔走。 6年考证诸城27条河流水系 人们常说“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自古人类便逐水而居。2000年,郝敬友又开始寻找诸城最大的河流——潍河的源头以及各支流的发源和流经,并调研所有流经诸城的河流水系。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跑遍了诸城和周边8个县市的部分地区,行程近2万公里,探寻流经诸城的共27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并对流域的村庄、水库、桥梁、村庄、古迹等做了完整详实的调研考察,翻阅了30多种古代文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的实地调研,他终于考察清楚了潍河的两大源头——莒县和沂水,并用相机完整的记录了下来,完成了一部集河流探源、水系组成、流域人文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研究水文化的学术专著——《诸城水经》,并获得了潍坊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郝敬友成为诸城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完整真实地考察出潍河水系源头的人。 7年考察1348个村居 呵护一山一水,珍惜一草一木,对古树名木和水系考察完后,郝敬友又致力于对诸城村庄的研究。从2007年到2013年,郝敬友走村串巷,走访调研了诸城1348个村居,用60万字和5200多幅图片记录下了诸城村庄的历史变革和发展状况,并出版了具有巨大史料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著作《诸城村庄》,填补了诸城在城镇村庄研究方面的空白。 为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了诸城的原貌及风情文化,振兴乡村文化,郝敬友将价值4万余元的两部著作《诸城水经》和《诸城村庄》捐赠给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以及诸城一中、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等11所学校。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人生啊,虽然辛苦,但是美好,主要是,有价值就好。” 郝敬友给出了他的答案。如今,郝敬友依然乐此不疲,奔赴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上,用他的相机和手中的笔,记录着诸城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