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云南安宁市开展“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以来,精心创建了晓塘社区、万辉社区、始甸社区等11个社区老年学校,着力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为进一步拓展覆盖面,2021年安宁市采取分类指导法指导支持社区开办老年学校,逐步实现社区老年教育全覆盖。 一、安宁市老年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11月,安宁市由9个街道组成。总面积13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3752人,有9个街道35个社区,其中60岁以上的66258人,占比达13.7%。安宁市老年大学创办于2003年8月。为了让安宁市老年大学办到更多老年人的家门口,校本部不断将重心下移,2009年先后在9个街道开办老年大学分校。2020年4月,在全市开展“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老年大学1所,11个专业19个教学班,学员1301名;街道分校9所,学员802名;社区老年学校11所,学员2284名。全市共有学员5593名,入学人数占全市老年人口的9.7%。 目前,安宁市35个社区中有11个社区办了老年学校。已办数占了全全市社区总数的31.4%,由此可见,将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还大有潜力可挖。将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是个长远目标,如何实现延伸?安宁市将这样逐步推开。 二、分类指导 层层推进 安宁市老年大学根据社区所在位置、老年人口数、室内外场地等因素,将35个社区分为三类开展工作。 (一)一类创优提升。针对一类社区老年学校(注:这一类是指按照《中共昆明市委老干部局关于印发<昆明市社区老年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经过验收达到昆明市级社区老年学校标准的),该类重在巩固建设成果,发挥11个市级社区老年学校的品牌辐射效应,制定了《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社区老年学校严格对标建设;引导开展特色活动,形成了“一校一品牌”发展格局。通过会议、交流、调研“三步”培训机制,组织召开全市老干工作专干培训会议(要求参会人员除街道分管老干部工作领导、工作专干外,增加社区老年大学校长及工作人员),下发资料的同时进行老年教育专题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同时,利用常态化调研对社区老年学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培训,为一类社区老年学校的提升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二类创建扶持。二类社区是指通过全面摸底全市社区老年教育基层教学点建设情况,根据社区场地、师资等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择优创建,鼓励社区申报安宁市级的标准老年学校并严格对标开展建设工作。全市目前达到此类标准的社区有云化、桥头社区、安化社区等3个。如:云化社区,属安宁市连然街道,距离城区2.2公里。该社区是在云南红云氯碱有限公司搬走后于2010年4月成立的。现有居民住宅楼94幢,常住人口3446户6287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共1327人,占社区总人口21%。针对社区中老年人较为集中,原来企业留下的办公楼、室外场地等实际情况,先后,组建了社区太极拳剑队、健身操队、门球队等文体活动队伍,通过组织文艺培训、社区文体活动等,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生活。在今年“两委”换届完成后,3家社区书记积极和安宁市老年大学对接,对照《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收集台账。 (三)三类创台激活。此类社区有两种情况,一是距离安宁市老年大学校本部较近,没有必要再成立社区老年学校,如:老年大学校本部就属于金方社区,百花社区与老年大学校本部仅距1条街。另一种是新成立的社区,居民主要是“上班族”(如:石江、宁湖社区)。安宁市老年大学针对三类中的第一种社区,建议社区利用老年文艺队来带动老年教育,采取以文艺比赛、理论学习、文体交流等活动为契机,为社区文艺团队搭建平台,对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文艺团队,安宁市老年大学将根据社区文艺团队的需求,定期不定期采取“送课+指导”的方式提高老同志的学习积极性。全市目前已有10个社区组建了文艺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