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云南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共青团云南省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协会九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不断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网络。办好云南老年开放大学,建设州市老年开放学院、县市区老年开放学习中心、街道(乡镇)老年开放学校、社区(村)老年开放教学点。构建覆盖城乡、开放灵活、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体系,持续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率和满意度。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22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社区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建成一批省级实验区、示范区,全省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意见》的出台为安宁市老年大学指导好全市老年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舞台。 近几年,安宁市老年大学都在积极开展创建“昆明市老年大学市级示范校”活动,因为教学场所未达标(要求学校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均未成功。2021年,经改扩建后,在办学条件上,安宁市老年大学大为改善。对照评估标准,我们有了“底气”。 在《意见》出台后,安宁市老年大学立即行动起来,确定将开展创建“昆明市老年大学市级示范校”活动和大力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相结合充分发挥好市老年大学的引领推进作用,努力办出安宁市民满意的老年大学。 一、抓创建 促提高 创建昆明市老年大学市级示范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老年大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设施、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创建中,不断总结概括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将其建设成为安宁市老年教育的科研、教学、资料、教学管理、宣传工作、培训、对外交流等中心。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示范、带头、引领、指导作用,巩固发展已有成果,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 开展创建“昆明市老年大学市级示范校”活动不是安宁市老年大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这次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坚定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信心,增强办好老年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新时代,老年大学由过去的自发式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老年大学我们一方面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安宁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抓创新 促规范 办好老年大学也需要创新。一方面,要系统总结老年大学办学的规律,正视所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充分协调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给予老年大学最大的办学支持;另一方面,要将老年教育放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进行谋划,与全面的教育工作共同推进,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投入力度,在师资、课程设置、管理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充分发挥学员的作用,走依靠学员办学的路子,让老年大学也成为他们发挥余光余热的舞台。同时,还要探索社会办学,在有条件的地区,由老干部局指导督导一些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中来,让关心关爱老年人,支持老年事业成为社会风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 安宁市老年大学将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努力争取市委、政府领导的支持,颁发有关老年教育的地方法规,使老年教育有法可依。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化法为规,修订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逐步把安宁市的老年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促进规范化建设。 三、抓基层 促普及 老年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目前,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与源源不断的老年生源之间的矛盾,使老年大学呈现“一座难求”的报名热潮。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办好基层老年学校。基层老年学校要发展,一靠争取领导的重视;二靠自身的努力,干出成效来;三靠市老年大学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四靠检查督导和扶持,促基层老年学校先上马,再求发展。 《意见》依据云南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老年教育必须向基层普及发展。2020年4月,安宁市在全市9个街道启动“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通过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力量,利用社区社团,组织学员们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安宁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今后,安宁市老年大学将在总结社区老年学校办学的经验上,一要以社会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社区资源各方面的力量,协调社会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构建社区老年教育平台。积极推广社区老年学校工作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需要。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老年教育的原则。针对街道社区老年教育的难点,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当地老年教育提供学习场所。三要统筹兼顾,发挥社区内办学机构的优势,解决老年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四要坚持学用结合,不断创新老年教育内容与方式。社区老年教育,要从“实际、实用、实效”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出发,设置符合本地实际,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喜爱的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浅显易懂,学有所乐,学有所为”的原则。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特点,教学内容、开设课程应有利于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丰富晚年生活;课堂教学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教师指导与学员示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学员互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社区老年学校办成具有乡土特色的、“学、乐、为”相结合的老年人教育机构。五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层次教学体系。采取培训班、讲座、展览、演出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教育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