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用青春为荒岛披“绿衣”——浙江玉环退休干部陈高才讲述“第一代绿化人”的故事

2021-8-31 15:47|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845| 评论: 0|原作者: 朱晨|来自: 中共玉环市委老干部局

1963年,年仅17岁、初中刚读了一年的陈高才和许基全、刘富贵、林妙土、林子傲4名知识青年一起,响应国家“绿化祖国”的号召,乘着摇篮般的小舢板从坎门港出发,驶过东南6海里的海面,来到大鹿岛。凭着不屈的毅力和青春的激情,使一座原本荒芜的岛屿变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海岛森林公园。

大鹿岛,孤悬在烟波浩瀚的东海,距坎门港6海里,常年被绿色所覆盖,山海风情并茂,如长缀在万顷碧波中的翡翠。而就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草木不长、兔葵燕麦的地方。

响应号召,投身绿化事业

陈高才说,登岛那一年,他才17岁,当大家满腔热血、兴高采烈选了个好天气划着舢板上岛时,全都“傻眼”了。只见岛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住的地方是战争时期留下的营房,房间里只有一张稻草床。第一个晚上,大家被蚊子、蜈蚣咬了满身包,随后又水土不服,导致手脚又肿又胀。但艰难困苦却没吓走这些年轻人,修葺漏水的房顶,搬来石头做桌子、脸盆架……一番改造后,大鹿岛有了生活的气息。

心中有激情,手中有力气

生活问题解决了,垦荒队员把热情投入到植树绿化中,但岛上土地贫瘠,树种一片死一片。“大鹿山上好种树,东海底下人好住”的风凉话,不止一次传到队员们耳里,但大家选择不予理会,并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花更大力气挖坑、栽树,倒上较肥沃的泥土,再盖一层草木灰……成功终究还是会眷顾努力的人,树苗存活率达到90%以上。

1967年7月,岛上好几个月没下雨,苗圃里的树苗奄奄一息,垦荒队员就每天头顶烈日,到20世纪50年代解放军驻扎时凿的3口水井里挑水育苗、浇树。每天天刚亮就开始挑,到太阳下山才休息,回到住所脱下背心一拧,汗水直往下淌。回忆早年的垦荒岁月,陈高才脸上透着一股坚毅,“我们当时真的是憋着一口气,只想把树给种起来,即使是干旱的天气也难不倒我们,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奉献半生只为“沧海成桑田、沙漠变绿洲”

上岛时是十几岁少年,离岛时已年过半百,不少垦荒队员将半生奉献给了大鹿岛垦荒事业。“为国家为人民备战备荒,再大的困难也不怕。”这样的精神,支撑着队员们走过艰难困苦的时光。一年又一年过去,原本光秃秃的大鹿岛终于慢慢披上了“绿衣”。如今,大鹿岛上有树木几十万株、380多个品种,森林覆盖率达87.5%。

树木不断生长,大鹿岛同样蓬勃发展。1991年,大鹿岛获林业部批准,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这两年,开发团队又依托大鹿岛绿色资源和红色底蕴,大力挖掘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旅游路线,让大鹿岛上的动人故事被更多人了解,而大鹿岛的垦荒精神也从未间断,为一代代玉环人所传承。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