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年抒怀

2014-1-5 21:4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061| 评论: 0

摘要: 心病还要从心治邹积强前几年,因为有了糖尿病,心脏也不好,老是住院,有时一年住两回。这可苦了老伴,她成了我离不开的拐棍。2008年,我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病,病情逐渐好转,身体强壮起来,我能够管理小菜园了, ...

心病还要从心治

                   邹积强

前几年,因为有了糖尿病,心脏也不好,老是住院,有时一年住两回。这可苦了老伴,她成了我离不开的拐棍。2008年,我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糖病,病情逐渐好转,身体强壮起来,我能够管理小菜园了,刨地播种、挑水浇园都能干了。

但是,我却成了宅老头,不爱独自出门,凡事都得老伴保驾护航。老伴叫我自己去办事,还未启程就心慌气短,甚至会吓得左膝发软。邻居说你是拿工资的,是有谱的人,老婆可得好好待着你。老伴也说我是家里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我也只得戏言打圆场:秤杆不离称砣,老头不离老婆么!

20105月份,老父亲肺癌晚期住院了,没有人能陪我看父亲。我只能是干着急,干上火。9月父亲去世了,我没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成了终生的遗憾。

有一天看电视,报道神女刘洋、王亚平的事迹,她们在艰苦的训练中,也产生过畏惧、软弱的心理,但是,人家战胜自了我,培养出优秀的心理素质。我深受启发:老伴说得没有错,我不能独立出门办事,就是心理疾病。我好像一个刚学走步的婴儿,必须克服恐慌心理,迈出第一步。于是我向全家人宣布,我要去徐州给父亲过三周年祭,家人面面相觑。我早就知道他们不能陪我去,我说:我谁也不要陪,我自己能去。

我嘴上说得勇敢,心里还是胆虚,我就自己安慰自己:不怕,我是健康人了。

父亲忌日的前两天,小儿子大清早就开车把送我到了火车站。等车前,我就和旅客们拉呱,转移注意力,克服了以往的焦躁情绪。检票后,我提着不轻的行李包,不慌不忙上了车。刚落座,老伴和儿子就打来电话,我大声告诉他们:放心吧,我上车了!到了徐州,接站的弟妹们吃惊不小:大哥,今年,您还真行!

在徐州,祭祀了父母双亲,了却了我的心愿,带的应急药品一点儿也没用着,还游览了几个旅游景点。四天后,我顺利回家了。我的这次徐州独立之旅,成了我们家里的头条新闻。小孙子在来电话里说:爷爷,您长大了,能独立了!我这边笑出了声。

回过头想一想,觉得以前的我,就是有点好笑。不爱出门,不敢独自出远门,其实就是心病在作怪。心病还要从心治,解放自己还要靠自己。我的病根本没想得那么严重,都是自己吓唬自己,才使自己萎靡不振,畏缩不前。从徐州回来,我有了新的规划,要独自去旅游,先从我们省市开始,逐步走向全国,老头子也要当一回驴友!

 

营造自己的老年生活      

赵其泽

当自己来到了“老年生活”的“起跑线”时,以前种种,得意也好,失落也罢,都已成为历史,在这同一条起跑线上,不管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另写人生路程的新篇章,为了轻装前行,应先把历史“包袱”卸掉,“当年勇”者,也莫老以为责无旁贷,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抱憾以往之不足者,也别老念着“亡羊补牢(劳)”,置老命于不顾。应集中精力于最后赛程,笑到最后才是最高奖项。

我认为老年生活的真谛可概括为两个字——安(安全、健康)、舒(舒坦、舒心),二者密不可分,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愿。

健康和舒坦分不开,“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这是劳动人民对“舒坦”简朴风趣之言,前提是要少病少灾才行。先说疾病,我年过八旬,六十岁后,从未住过医院,这全赖自我留心照看:首先,我从不把个人健康之事全包给医生,自身才是健康首要的随时的监护器、保护器,钟南山院士曾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有些健康问题,求医莫如求己。其次,老人要认可“终生服药”,它不比吃喝拉撒更费时费力。如有余暇,也要学点儿医学常识。如此,自然心安理得。

再说灾害,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老年人一看到天灾人祸就惴惴不安。其实,对灾害也不必草木皆兵,住在无山地域不必为火山爆发担忧,住草原蒙古包不必为地震担忧。老伴经常嘱咐:“过马路小心,回头看看!”我悉心遵从,严格照办。只要无风雨,我有户外健身习惯,甚觉舒坦。

说到舒心,就是合心适意,南宋方岳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话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老年人要过舒心日子,仍需抱积极心态,年轻时只顾低头干活,老了应学会“自我找乐”,看看蓝天白云,闻闻鸟语花香;再浪漫些,参与点琴棋书画,歌舞升平;有条件和意愿也可为社会发挥些余热,但可千万要悠着点。总而言之,舒心的最高境界是心有安慰,舒心的老年生活靠合理的生活方式来营造。

可以记不住,但不能忘不了

纪慎言

人老了,烦恼与日俱增,记忆力下降便是其中之一。许多该想着的事情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许多时候在街上碰到熟人,说了半天话竟想不起来对方贵姓!最令人着急上火的是自己亲自放的东西,要用的时候居然怎么也找不到了!这就是老百姓俏皮话说的“裤腰带没眼儿——记(系)不住了!”虽然许多麻烦会由此而生,但是人老了,脑子不好使了,这是客观因素,越着急可能越麻烦。

与记不住相对应的是忘不了。人老了,别看记忆力衰退了,可有些事情却忘不了。高兴的、苦恼的,可对人说的与不可对人说的,都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象。但是还有一些应该忘记的事情,有的人却一直耿耿于怀,身心受到伤害,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影响了寿命。

大约八年前,我们这里的一位老作家搞了个“创作50周年座谈会”,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给他邀请了不少省里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来捧场,一是因为他有一定的创作成就,二是他已经患癌症几年了,剩余的时间不多。他在发言中除了说“感谢领导”“活着真好”以外,还是念念不忘当年有人怎样诋毁他,这让参加会议的许多人都唏嘘不已。俗话说,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而该老兄却不然,至死不忘窝心事,以至于让人觉得此人不善。

近日遛弯,碰到一个老兄,20年前我们都工作在岗的时候,单位都在一个院里。这天他见到我像见到了信访部门的领导一样,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对以前的主管领导和一个副手的意见。甚至某年某月某日发生的事他都记得那么清楚!他虽然戴了顶凉帽,我还是看见他的头发少而白了;而且他的衣服上有明显的污垢和油渍,可见他的生活质量不会很高。我说,这么多年的事了你还记着它干嘛!有什么好处呢?他说不行,这些别扭事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了。我与他道了两次别,他才步履蹒跚地走了。我不禁对他生出了些许的怜悯之意。

如此说来,忘不了的危害比记不住还要更甚一层。因此奉劝大家尤其是老年朋友:可以记不住,因为记不住最多是个失误;但不能忘不了,因为有些事忘不了可能会使你失态甚至失去真正的生活。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