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解放区的学院生活

2014-1-5 19:44|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40| 评论: 0|原作者: 文/ 张晋川

摘要: 1948年6月,太原县九名青年前往清源县城,参加由新组建的华北银行山西分行组织的招收职员考试。不日,红榜公布,中榜26人。隔日,这些入选的人员到华北银行山西分行的驻地榆次报到,后转至河北石家庄,进入华北财经学 ...


19486月,太原县九名青年前往清源县城,参加由新组建的华北银行山西分行组织的招收职员考试。不日,红榜公布,中榜26人。隔日,这些入选的人员到华北银行山西分行的驻地榆次报到,后转至河北石家庄,进入华北财经学院会计系学习。

学院设财经、会计、工商、税务四个系,全院教职员工约一百多人,学员近两千人。学员除少量是调干学习外,大部分是新招的青年学生。学院实行供给制、穿粗布灰制服、戴八角帽。除集体伙食外,每月每人还有六斤小米的生活津贴,供买牙膏、肥皂等必需品。

当时,学院的院长是王学文,副院长是张维翰、王自申。院部设在石家庄市东南塔冢村,各系学员以组为单位,散住在塔冢、尖岭、槐底和孙村的农家院里。我们会计系住在尖岭村,我担任组长,有组员13 人,分别来自山西省太原县、清源县、汾阳县、高平县、晋城县,河北省保定市、元氏县等地。

当时的学习环境相当艰苦,没有教室,选农家较宽敞的屋子当教室,没有桌凳,每人发一个“马扎”,“马扎”展开一坐,膝盖就是课桌。夏天,干脆到村外的柳树林里上课,既宽敞又凉爽。讲课的除在院教师外,还有华北人民政府的在职领导干部。除了专业课程外,还学习《政治时事》《地方法规》《社会发展史》等。

当时的学习、生活环境虽然艰苦,但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集会时,各班各系之间拉唱革命歌曲,歌声此起彼伏。你班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班唱《我们是民主青年》;你系唱“打,打,打!打倒反动派!”我系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周末,学员们在孙村俱乐部的临时舞台上演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和《白毛女》选段。重大节日,还排队步行到塔冢村,观看院部业余文工团演出的大型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剧目。为了进行自我宣传、自我教育,锻炼面向基层群众做工作的能力,我们会计系还经常举行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学员们踊跃登台,我二哥张佰川和其他山西籍学员纷纷登台用地方剧种的形式表演了节目。

在华北财经学院学习期间,三大战役节节胜利,报纸上常常是捷报频传,我们听到后备受鼓舞,学习劲头更足了。当东北全境解放后,石家庄人民影院演出纪录片《民主东北》时,我们全院包场去观看。王学文院长还登台讲话,勉励大家学好本领,参加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北平、上海相继解放,各地急需干部,我们于19496月提前毕业,华北财经学院也随之撤销。由当时的华北行政委员会财政部分配,学员基本上安排在华北各省市县,分别从事会计、工商、税务、财经工作。我二哥张佰川分配到河南省焦作市工作,同去的李再兴分配到天津市工作,我与张健被分配到察哈尔省工作,结束了难忘的学院生活。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