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过年,银幕外的那些故事

2014-1-1 15:2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95| 评论: 0|原作者: 高放

摘要: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50周年,正式从艺50周年。这是值得纪念的时日。辞旧迎新,“马年”将至,自然会想起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阖家团圆,祈福未来,图的就是幸福安康。2014年,意义非 ...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我从电影学院毕业50周年,正式从艺50周年。这是值得纪念的时日。辞旧迎新,“马年”将至,自然会想起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阖家团圆,祈福未来,图的就是幸福安康。2014年,意义非凡,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正能量,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祥和、催人奋进的气氛。

我这大半生,度过的每个新年都留下时代的烙印。尤其是从事电影工作后,新春佳节往往又衍生出银幕外的诸多故事,颇有一番意趣。当然,因为时代不同,意趣自然各异。

1960年春节,是在北京电影学院度过的。我1959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同时填报了美术和表演两个专业。我的理想是学美术。可是,由于表演系先考试,错过了美术系的考试机会,结果当了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这届表演系录取不足二十名,男生十来名,女生八名,我还担任了班长。我们入学学习半年后,就迎来了1960年春节。当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北京的几所大学都不放寒假,我们只好在学院度过。同学们第一次离家在外过年,非常想家,而生活又穷困。怎样让同学们过个乐和年呢?我这个当班长的既着急又忧虑。最后想了个办法:办个晚会,表演节目。我们到学院附近买来茶叶末、咸萝卜干,还找来一盒香烟作道具。年三十晚上,八个女同学在表演系小舞台上编演了闹剧小品,表演时借穿男同学的衣服,穿谁的衣服,谁就演那个男同学,还得用火柴杆插上香烟蒂轮流抽。其实,谁也不会抽烟,表演时做做样子罢了。晚会搞得热热闹闹,大家欢声笑语。突然,一个男同学昏过去了,大家赶紧抢救。原来,他肚子里缺食,又喝了不少茶水,饿昏了。唉,这个春节过得五味杂陈,令我刻骨铭心。

在上海天马厂(今上海电影制片厂)过春节,又是另一番心境。1963年我在电影学院毕业时,在话剧《北京人》中饰演主角愫芳,编剧曹禺先生连看两场,很满意。有一天,院领导让我到办公室去,可屋里的人我都不认识。他们对我说:“就是来找你的。”原来,这是上海天马电影厂导演谢晋来为他筹拍的《舞台姐妹》选演员。谢晋导演对我说:“你在话剧舞台上演的愫芳是个大家闺秀,没想到台下你这样气质高雅、坚强刚毅,真是判若两人啊。”他说正在筹拍的《舞台姐妹》中的妹妹月红我可以演,以记者身份为掩护的我党地下党员江波我也可以演,到上海试妆后再定。试妆后确定我演记者江波。因在北京演出《北京人》离不开,又因《舞台姐妹》的剧本反复修改,我和扮演姐姐竺春花的谢芳只好耐心等待。此时已是1964年春节了。春节期间,电影厂放假,整个厂区黑一片,只有传达室透出灯光。我们坚持不住宾馆,就住在摄影棚的化妆室里。大年三十下午,厂长、书记前来看望,为我们做了很多好吃的,抬来一大笼屉,可吃上好几天。我和谢芳又找来一个小锅做米饭。当年,吃饭已不成问题,只是感到孤独,很想家。但又一想,这种孤独是喜悦的等待。春节几天过后一上班,就开始了紧张的拍摄工作。

1978年的春节,过得可谓风光而隆重。这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反映红军长征路过宁夏六盘山回族聚居区的故事影片《六盘山》,我饰演女主角桂花(回族妇女)。春节期间,影片在银川举行隆重的首映式,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霍士廉把我和饰演男主角的张平请到银川,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十天。那时,民众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却受到盛情款待,霍士廉书记每天都陪我俩一同吃午餐,还专门派有关同志陪我俩参观宁夏名胜,拜访回族朋友,使我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挚情谊,那个春节让我终生难忘!

更有意思的是,1981年春节是在军营度过的。那是1980年底我拍完故事片《钟声》后,有一天,一位同行朋友来找我,让我正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电视剧《冤家宜解》中扮演一个角色,即胡朋饰演的老太太的小孙子。我领儿子到剧组,导演一见我,当场就拍板让我演女主角,说原来确定的主角不太理想。我说,那可不行,不能顶了同行。导演说,这好处理,让那个女演员扮演另一个角色,酬金按主演付。那位女演员同意后,我才接了这个角色。试完妆,导演非常满意,第二天就开始拍戏。就这样,在剧中胡朋成了我婆婆,生活中我儿子又成了剧中我的儿子。当时正值北京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可拍夏季的镜头又必须穿单衣,我感冒了,我儿子拍戏时发起了高烧,小家伙很坚强,打针、吃药后接着拍戏。我鼓励他说:“儿子真棒,好样的!”当时正赶上春节,我们住在海军第二招待所,过年时,演员们就和海军指战员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演员即兴演出小节目,大家说说笑笑,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过年,其实就是过的一种心境。近几年的春节,我除了积极准备片约中的戏之外,就是作画练字,准备画展和出版画集,生活美好而充实,艺术追求永无止境!说真的,我每天几乎都是劳累着,幸福着。


    编者后记:高放,河北省顺平县人,著名影视演员、作家、书画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196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年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至今,拍摄过一百多部影视作品,代表作品有:《舞台姐妹》《山村姐妹》《钟声》《马可·波罗》《望春风》《六盘山》《毛泽东去安源》《非常岁月》《命运喜欢恶作剧》《大明宫词》等。先后师从王延龄、温瑛、和芝圃等学习写意花鸟画及山水画,长于牡丹。曾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美展并获奖,作品赴日本、泰国、伊朗、朝鲜、中国港澳等地参展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高放画集》《高放画选》《美丽人生》《高放丹青墨趣》等。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