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在反围剿的隆隆炮声中,诞生了无数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勇士群雕。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红军将领革命意志动摇后变节投敌。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时任中央军区参谋长的龚楚。从一名大革命时期的优秀党员到红军初创时期的军事将领,从主动带领国民党军队追捕红军游击队的反共分子,到流落异乡最后叶落归根的垂垂老人,而他跌宕起伏的94年的人生,宛如中国现代史的折射。
青年农军领袖 龚楚,1901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乐昌县长来镇长来村。由于生性聪颖,一年半就完成三年初小学业。1916年夏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州市立一中就读。次年,孙中山回穗组织军政府,他即参加革命,投入粤军第2旅,一路升职到连长。但其间也先后两次脱离部队,显示出性格上个人主义较强的特质。 1923年春,龚楚参加国民革命军攻鄂军任少校参谋,后被派在广州通讯处工作。这一时期,他与不少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一道谈论有关中国革命问题,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刊物,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924年6月,龚楚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后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6月下旬,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龚楚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赴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从事农民运动工作。北江办事处决定让他回家乡乐昌配合开展全县农民运动。这年夏天,乐昌县农会组建了乐昌县农民自卫军,龚楚因有军事经验,当了自卫军的指挥官。这年12月,龚楚参加在韶关举办的北江农军学校第一期学习,至次年2月中旬结业。1927年2月,中共乐昌支部成立,龚楚任书记,继续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 宁汉分裂后,根据党的有关指示,龚楚、谭军略于5月初率领乐昌农军500余人抵达韶关,与北江工农军汇合共1100多人,组成“北江工农讨逆军”,龚任总指挥,前往武汉参加讨蒋,开始了自己在红军时期的战争历程。
红军创始先驱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龚楚几乎参加了这一时期中共组织最重要的几次起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北江工农军抵达湘南耒阳进行整训时,被改编为第13军补充团,龚楚任团长,李资任副团长。7月中旬,武汉政府宣布分共,龚楚把部队拉到江西,于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不久党中央调他前往长沙,领导秋收起义工作,因中途被敌军袭击,失去联络,被迫转赴香港与地下党联络,尔后龚楚潜回家乡。 1927年底,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粤北曲江犁市,为第16军军长范石生所收留,化名王楷,部队对外宣称第16军140团,中共北江特委便派龚楚到朱德部队工作,委以140团团副的名义。次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占领宜章县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随后在乐昌板塘村整编,把宜章的农军编为工农革命军第3师,龚楚任该师党代表。 1929年5月,奉中共中央委员贺昌指令,龚楚被任命为中共广西前委委员,参加了同年12月11日的广西百色起义。起义后即宣布成立红7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而参谋长就是化名龚鹤村的龚楚。当时红7军战斗力最强的第19师由龚楚兼任师长,邓小平兼任政委。由于龚楚熟知井冈山红军的建军经验及政治工作制度,在红7军的建军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在红7军辗转进入中央苏区后,龚楚先后被派任为红12军34师师长、红12军参谋长、红7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扩大中央苏区的历次战役,如赣州战役、水口战役等,取得了不少战绩。
参谋长级的逃兵 1933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在瑞金中央政府召开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龚楚出席了会议。据说,在这次会议上,“对龚楚在工作中所犯对革命前途灰心丧气,甚至发生动摇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并给予开除党籍一年的处分,调红军大学上级训练队高级研究班受训”。 在此之前,龚楚因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被撤去了红7军军长的职务。到底龚楚犯了什么“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要受到如此惩罚呢?据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龚楚革命意志原本就不坚定,从军期间多次脱离队伍潜回家乡,对于国民党当局的利诱缺乏免疫力;二是他对党在当时的一些做法有意见,特别是当时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些较左的做法有意见。 尽管被开除党籍一年,但组织上对于龚楚并未弃之不用。高级研究班结业后,因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在汀州医院疗养,龚楚调红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两个多月,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1934年5月,粤赣军区改为赣南军区,龚楚任赣南军区司令员,一个月后改任参谋长,负责部署突围准备工作,后又担任了中央军区参谋长,达到了个人在红军中职务的最高峰。 1935年,中央红军开始分兵突围,龚楚带领部队向湖南郴县、临武一带运动。5月2日,龚楚带着一个连由临武基地赴郴县黄茅村。当晚,他托辞身体不适,晚饭后就寝。趁警卫纷纷酣睡之际,龚楚半夜三更起床,悄然逃离黄茅村回到故乡。
从叛徒到寓公 龚楚回乡不久,经广州绥靖公署秘书长张昭芹引荐,在余汉谋的粤军第1军先后任剿共游击司令、粤湘边区剿匪指挥官、粤北五县联防主任等职,对曾经的战友和同志大开杀戒。1935年10月13日,龚楚率领30余人伪装成红军游击队,诱使赣粤边游击队后方主任何长林叛降,并在南雄北山龙狮石以召集游击队开会为名,诱杀北山游击队60多人,逮捕30多人。这就是“北山事件”。后来,龚楚还试图诱捕项英、陈毅,幸被我方识破,才未酿成更大恶果。 抗战爆发后,龚楚先后在五战区孙连仲部任上校参谋处长,第七战区任少将参谋。日军侵犯广东时,龚楚出任第七战区第1纵队抗日游击司令,与侵犯广东从化的日军激战于木壳岭,歼敌甚多,保卫了韶州的安全。1949年10月,解放军打到北江,龚楚带领一个保安团逃到乐昌县瑶山,后率部下山向乐昌县人民政府投诚。12月,解放军准备解放海南岛,时海南守将为龚楚的乐昌同乡薛岳,中央决定派龚楚经香港前往海南策反薛岳投诚。龚楚满口答应,却借机金蝉脱壳,定居香港。后曾应邀赴台湾谒见蒋介石,蒋委派他在香港秘密收编残部组成“反共救国军”,他婉拒委派,从此脱离政治漩涡,名字也改成龚松庵,返回香港兴办实业,并出版了《我与红军》和《龚楚将军回忆录》两本书。
重回故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了关于不再追诉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在建国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年近90的龚楚闻讯萌发了回乡念头。 当时龚楚在港办实业的几个亲属都发了财,且在香港的乐昌同乡会中有很大影响力,乐昌的地方官员从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出发,不断派人游说龚楚“回家看看”。龚楚思乡心切,决定择日回乡。乐昌县、长来镇有关部门闻讯迅速把此事向上报告,并请示以何种规格接待龚楚,今后与之来往的政策如何掌握等。省委统战部门最后批复:对龚楚回乡定居作人民内部问题处理,按原国民党中级军政人员接待来往。至于政治上是否要作适当安排,待后再作考虑。 1990年9月13日晚,龚楚与夫人王兰芬在其侄孙龚庆韶等人陪同下,坐火车从深圳回到故里。龚楚回乡在当地引起轰动,国内不少文史单位和史学工作者纷纷前来采访他,让其应接不暇。龚楚虽然年近90,但对一些时隔久远的人和事,他仍能忆述清楚而不含糊。当然,他只谈在红军的经历,经常谈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而问及他叛变后的经历,则缄口不言,避而不谈,推说“记不得”了。 1995年7月24日,龚楚在乐昌县长来镇家中去世,享年94岁。一代叛将的坎坷历史就此尘归尘、土归土。倒是他侄孙龚庆韶不仅个人回乡投资,还牵线引资或与他人合作投资,仅在90年代,乐昌县就从他那里引入4亿多元资金,算是为故乡做了一点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