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李敦白的中国情缘

2013-12-27 10:4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06| 评论: 0|原作者: 黑龙江·阿 芝

摘要: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被毛泽东称之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传奇人物,他是第一个美籍中国共产党党员,亲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曾两次蒙冤入狱,但始终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这个人就是里腾伯格,中文名字叫李敦白 ...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被毛泽东称之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传奇人物,他是第一个美籍中国共产党党员,亲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曾两次蒙冤入狱,但始终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这个人就是里腾伯格,中文名字叫李敦白。

李敦白,1921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父亲是当地著名律师,母亲是俄罗斯移民。1942年,当时还叫里滕伯格的李敦白应征入伍。1943年,美国陆军当局调他去学习日文,他对学日文不感兴趣,要求去学中文,这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1945年9月16日,李敦白和他的战友们乘坐一架美军运输机,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开明书店的老板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敦白。在这里,他目睹了国统区的混乱和腐败,想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  

同年12月,他的服役期就要结束了,他直接找到当时美军的负责人欧雷德将军,告诉他自己不愿回国。后来,他被派到上海。在那里,他认识了廖梦醒(宋庆龄的秘书)。于是,由宋庆龄介绍奔赴延安。在极其缺乏外国人才的解放区,他受到赏识和重用,成为共产党宣传战线上重要的英语专家。后来,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批准,李敦白成为当时唯一的外籍共产党员。

1949年初,李敦白神秘地消失了。苏联当局认为在莫斯科帮助编辑英文报纸《莫斯科新闻》的斯特朗是个“美国间谍”,苏联当局逮捕了斯特朗,并通知中共方面,把李敦白也抓了起来。后来,苏联平反了斯特朗的冤案,被囚禁了6年3个月的李敦白也被无罪释放。1955年出狱后,李敦白在广播事业局担任外国专家。在时任局长梅益的办公室里,他遇见了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王玉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女孩,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党员。后来,李敦白写了一封求爱信,直接告诉王玉琳:“我很高兴,希望我们能够相爱、结婚。”两人定下了终身大事,1956年2月11日,李敦白和王玉琳结婚。

“文革”中,李敦白成了风云人物,1966年10月1日,他受邀参加国庆庆典,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毛主席与他的合影,李敦白的名字顿时传遍了全国。

让李敦白始料不及的是,1967年8月末,他被软禁;1968年2月21日,他被以“美国特务”的罪名被关押到秦城监狱。李敦白在狱中始终坚持:不论受多大委屈都不能不爱中国;不论受多少苦都不能倒下。绝不能忘了妻子和孩子们,否则就活不下去。

1977年11月9日,李敦白终于等到了出狱的机会。他得到了结案报告:“间谍罪不成立,他是一个好同志。”李敦白与王玉琳得以相见,这一别就是10年。他不仅活着回来,幸福温暖的家还在。他知足了。

出狱后,李敦白先后在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顾问。

1980年3月17日,李敦白携家眷回到了阔别35年的美国。他说:“我回美国,并不是背离了中国,我一直希望在中美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现在到了该回美国那端努力的时候了。”回国后他到大学教授中国哲学,还参与一些演讲等活动。

1982年,李敦白得到了一份彻底平反结论:“李敦白同志从1945年到中国以来,为中国人民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是有重要贡献的。”

2006年9月,李敦白在中国出版发行了他的中文版自传《红幕后的洋人,李敦白回忆录》。他说:“我是那个努力在中美之间架起桥梁的人,在中国,我找到了自己通向稳定、幸福的道路。中国人用智慧和毅力感动并教育了我。我同中国的缘分是从60年前开始的,我要为修建中美关系的桥梁而努力一辈子。”现在,李敦白和妻子王玉琳住在华盛顿州福克斯岛的一处庭院里。他每年都要回到北京住上几个月,在他心里,那段长达35年的中国岁月从未真正逝去。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