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龚全珍:从将军夫人到山村教师

2013-12-27 10:3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660| 评论: 0|原作者: 郑州·正 道

摘要: 2013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饱含深情地赞扬了九旬老人龚全珍为国家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龚全珍系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56年前,她随丈夫解甲归田,成为一名小学教 ...


2013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饱含深情地赞扬了九旬老人龚全珍为国家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龚全珍系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56年前,她随丈夫解甲归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她从未离开过教育岗位。退休后,她四处奔走,为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并拿出毕生积蓄帮助贫困学生。如今,九旬高龄的龚全珍仍奔走在教育第一线,她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陪辞官的将军丈夫还乡,不畏艰辛乐当“孩子王”

1957年8月,江西省莲花县文教局走进一位衣饰整洁、气质不俗的女子,请求给她安排教学岗位。文教局负责人一听女子的名字,顿时肃然起敬:“全珍同志,您先坐!我查一下,看哪所学校缺教师!”查了半天,负责人有些为难地说:“全珍同志,咱们县的坊楼新办了一所九都中学,急缺老师,就是条件太差,离您家又远,不知您愿不愿去?将军支不支持?”

原来,这位“全珍同志”叫龚全珍,时年34岁,大学毕业后参军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军区子弟学校当教师。1953年,她与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相识、结婚。1955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甘祖昌在战争中先后受过三次重伤,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1957年,因身体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向组织申请解甲归田。1957年,甘祖昌回到江西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务农,龚全珍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追随将军丈夫回了老家。因为割舍不下心中那份教育情结,就步行20多公里来到莲花县文教局“毛遂自荐”。甘将军解甲归田的事情在莲花县尽人皆知,看到将军夫人前来“谋职”,文教局负责人怕龚全珍受不了偏远学校的艰苦,就小心翼翼地征询她的意见。

对此,龚全珍信心百倍地回答:“放心吧,祖昌都辞官回乡务农了,怎么会不让我去?祖昌爱党爱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也能做到!”

两天后,龚全珍用自行车驮行李到九都中学报到。学校在一处山坳的斜坡上,十几间破旧不堪的石头房子就是校舍,悬挂在树杈间的大钟斑斑驳驳。面对这样的情景,龚全珍早有心理准备,铺盖卷儿一放就扎下了营。

这所学校仅有三名老师,近百名学生。龚全珍到来之前,大家得知将军夫人要来当老师的消息,都兴奋地猜测“大官”夫人是什么样子?等看到龚全珍时,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穿着布鞋,裤腿上打着补丁,说话带着笑的女子哪像什么将军夫人?分明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女教师罢了。

龚全珍上岗后,担任初一(1)班班主任。她看到教师人手少,就主动请求担了语文、数学、政治三门课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她周一到周六住在学校,吃在食堂,不但在教学上兢兢业业,而且后勤、医务等工作她也抢着去干,没有一点将军夫人的架子,很快赢得了师生们的尊敬。

1961年,龚全珍调到南陂小学当校长。第二年,学校生源增加,校舍严重不足,龚全珍决定加盖两排房子。上级没有拨款,她就发动大家勤工俭学,用勤工俭学的钱盖房子。动工时,因为经费紧张,担心拿不到报酬,一些知情的泥工和木工都不愿来学校做工。龚全珍找那些工匠做工作,并拿出自己的工资预支了工钱,才得以如期把房子盖好。

龚全珍当年的学生、如今也是头发花白的刘银兰回忆说,龚校长对农村的孩子关怀备至。因为家里穷,当年刘银兰连铅笔、作业本都买不起,就把捡来的烟盒拆开订成一个小本子。龚全珍看到刘银兰的“特殊作业本”,心里很不是滋味,此后,她经常买一些文具及作业本送给她。

一晃,龚全珍在南陂小学干了13年,直至1976年,因为将军身体不好,她才退休回家照顾老伴。

七旬担任关工委主任   培育下一代四处奔忙

1986年,甘祖昌将军弥留之际,给妻子儿女留下遗言:“希望你们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重要的事情就做简单的工作,绝不能无功受禄,不劳而获!”将军的临终遗言,深深刻在了龚全珍的脑海里。

将军病故那一年,龚全珍63岁。她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执意住进了莲花县光荣幸福院。在幸福院居住十年间,她不愿把自己当成被照顾的对象,而更像院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亲自料理家务,还经常组织老人们进行政治学习。

1995年4月,莲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72岁高龄的龚全珍担任第一任主任。当时,新成立的关工委办公室条件很差,连张办公桌都没有。龚全珍拿出退休金,添置了办公用的桌椅、电话等设备,使关工委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龚全珍每个月都要到全县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次作完报告,学校领导都会请她一起用餐,她却总以“你们的饭菜我吃不习惯”为借口回绝。起初,人们以为她真的吃不惯学校的饭,后来她才说了实话:“现在初中小学免费教育,学校经费紧张,一顿饭少说要花一两百元,我们少吃一顿,就能为学校省下一两百元,该多为学校考虑啊!”

2002年3月,中国关工委寄来一张爱国主义教育光盘《激励教育》,龚全珍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就自己掏钱刻录了几十张,免费分送给学校。一次,龚全珍偶然看到一份《育人导报》,觉得内容不错,就每年拿出8000元钱订此报,赠送给偏远的山村学校。还有一次,她到凫村中学调研,听校长说学校课外图书少后,她回到家取出2000元钱买了一批书籍送到该校。校长不在,她放下书就走。第二天,校长打电话致谢,表示想在学校为她搞一个捐书仪式,龚全珍一听就拒绝了。她说,自己做这些事都是应该的,她不喜欢搞形式。近10年来,龚全珍默默无闻地捐助百余名学生,捐款金额达10余万元。

龚全珍,这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多年来,一直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人们敬重她,爱戴她,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