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退休6个年头了,退休前在海阳市残疾人联合会任副理事长,分管劳动就业、信访和政工工作。至今,还时常回忆起和那些特殊人群在一起的日子,觉得我在职时,从事着一份圣洁而光荣的事业。 首先解决吃饭问题 1996年的一天,我接到辛安镇残联谭维利主任打来电话:有个残疾人家属将一个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送到镇里,已经两天不见家属人影,去村里做工作,毫无结果,请求市残联帮忙。 我放下电话,叫上劳服所所长纪悦科赶到现场,简单跟谭维利主任了解了情况,就来到躺在镇政府走廊下的残疾人面前,向他询问了情况。他说:“我叫刘永旭,是我哥哥把我送到这里,我也没有办法。”我问他:“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原来是由妈妈照料的,因不久妈妈去世,现在没人管我了,我本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可我手脚动不了,连死的能力也没有,谁要能拴根绳子结个扣,或是送瓶农药打开盖,让我上吊、服毒死掉,我倒是很感谢他了。”这些话使我潸然泪下,叫上谭主任和纪所长把刘永旭抬上车,赶到了他的所在村南茂梓村。先是找到村党支书周淑云,我们向她说明了发生的情况,并提出了配合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要求。这位党支书是退休后回村任职的女书记,素质很高。她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首先解决残疾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一块到了残疾人的哥哥家中,哥哥叫刘永九,50岁出头,身强力壮,说话嗡声嗡气,与他谈了1天没有结果。第二天,我们又继续到刘永九家,做他一家人的工作。他的妻子比刘永九的工作好做些,身上还具有贤惠明事理的美德,我们把重点又转移到了他妻子身上。经过几番工作,这位大嫂终于勉强答应说:“做口饭吃倒行,就是他拉屎要拾掇真受不了。”我接过话茬说:“你只管饭,让刘永九干那些活。”刘永九说:“我不干。”纪所长说:“你不干让谁干?” 刘永九说:“送镇敬老院。”谭主任说:“不符合条件,敬老院只收有自理能力的老弱病残。”刘永九又说:“反正我不管,你们看着办吧!”周支书说:“你们是同胞弟兄都这样冷漠,你再推给谁去管?都知道你还是个有孝道的人,你母亲刚过世,你就对弟弟放手不管,她老人家在九泉之下能瞑目吗?”他眼睛湿润了。我接上说:“你一个亲哥还不如一个外姓嫂子,她都愿意做饭给小叔子吃,你当哥的能说不管吗?你的孩子已成年走上社会,你给她们做什么榜样?”刘永九有些妥协:“我的负担很重,供着3个孩子念书还要交那么多提留......”我说:“别说了,我们商量下帮你解决,咱共同努力把你弟弟的事情处理好。”经过我们三级代表磋商,决定:给刘永九减免1人的义务工提留,每年救济两袋面粉,母亲和弟弟的自留地归刘永九管理所有。经过我们细致的工作,刘永九和妻子接受了照料小弟刘永旭的工作。 个别残疾人生活生存问题的解决,只是解决了少数残疾人的燃眉之急,还有更多的残疾人吃饭穿衣需要解决。光靠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的帮扶是不够的,还必须调动两个积极性。国家和业务上级也有任务要求,集中或分散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我和劳服所的同志下基层跑企业,磨嘴皮子宣传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1996年在国有集体企业及事业单位安置了8名残疾人就业,1997年在春雨食品厂安置了50多名。本市当时企业力量薄弱,接受能力有限,我又跑外县市,与莱阳网具厂协调,安置了24名残疾人到该企业。当我们送他们入厂要离开时,一些残疾人朋友都到厂门口,握手与我们道别,不断说着谢谢。有些聋哑人打着手语表示谢谢。 撑起挡雨遮阴的伞 集体安置残疾人本来困难就很多,有不少单位不愿接收安置,说什么好腿好胳膊都用不了,哪还顾得上用残疾职工呢?在那个年月,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也是个实际问题。我就与劳服所的同志研究举办培训班,从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等项目入手,让残疾人掌握一门谋生的技术,通过自身的能动力解决自身的问题。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培训班,培训200多人次,不少残疾人经过培训,办起了个体经营。养兔养貂,种蔬菜大棚、小修理小加工、小商店等应运而生,而且还涌现了许多残疾人的典型。肢残人辛纯朴开办的服装加工成了品牌,他还资助了 辛安镇大店村1名学生直到考入大学。就连闻名的无双臂妇女任吉美也搞起了洗涤品营销。隋安贵也是位失去双臂的青年,他喜欢画画写字。我看他能用嘴含笔写、画,很是惊诧,给他买了辅导书籍,鼓励他作画,还为他请了本市中国美协会员王举春为他辅导。他进步很大,在一次残疾人才艺表演中,一位企业老板用500元买了他的画作。烟台市书协主席宁兰智在隋安贵的画作上题词,赞扬他的自强精神。 我们虽然对残疾人的就业做了许多工作,但残疾人除去本身的残疾障碍外,还面临许多社会障碍和困难。我组织劳服所的同志一道到农村基层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让这些部门尽早出台贯彻上级有关优待残疾人的政策文件。 我还亲自动手编写了《残疾人从业工商税收实用法规政策咨询手册》,印刷了3000册发给残疾人经营者和各乡镇残联及有关单位。残疾人反映还真管用,每年能给全市残疾人减免提留20余万元,工商管理费40多万元,税费60多万元。 为了给劳服所的同志加大收取保障金的力度和底气,我亲自带领他们下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反复宣传,每年能增收10多万元,为200多户残疾人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后来纳入了民政管理,有力地扶持了残疾人个体户的发展。 当个月老挺光彩 1997年初,下乡回访残疾人个体户发展情况,来到发城镇忠厚村一家电修理营业店。见到残疾人王金敏。看店面摆设着许多待修和已修好的电器,就知道生意一定很兴隆。当我问起他还有什么需要残联帮忙时,他两颊绯红,不好意思地说:“本来不应该向领导提这个要求,但.......”我说:“你只管提。”他腼腆地说:“我想找个媳妇,过去不敢想,现在有了丰厚的收入,我再继续努力创业,有养家糊口的能力了。”我说:“我们支持你!”回到单位,我责成工作人员立即在残疾人档案中查找对象。一次,我翻看《中国残疾人》杂志时,发现有 一则征婚广告,主人公是湖北襄樊市的一位肢残姑娘。为了探明征婚广告的真伪,我写了一封信寄给了襄樊市残联,并介绍了王金敏的基本情况。不久,襄樊市残联还真来信了,说明征婚广告的真实性,说是女方愿意谈谈并要男方照片看看。我通知王金敏送来他的照片,写信连同照片寄回襄樊。 经过一段频繁的通信相互了解,他们商定9月28日结婚。到了结婚的日子,残联又派车将新娘和她的娘家人接到海阳宾馆。待他们办理好结婚登记后,在宾馆大会议室为他们举行婚礼。结婚仪式上,我当司仪,刘进宝理事长当证婚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都参加恭禧王金敏与王桂芝结为伉俪。 (作者退休单位:海阳市残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