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 在老有所为中升华 2010年1月23日下午,天下着小雨,武汉老年大学常青花园分校的舞蹈队,正在排练室里翩翩起舞时,意外地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观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兴致勃勃地观看完他们的排练,又听说他们曾受国家文化部指派去马来西亚、匈牙利访问演出过,习近平满面笑容地夸奖道“很有点专业水平”,接着,他又强调指出:“办好老年大学,搞好老年教育,很有必要。老年人进老年大学,老有所学,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大家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 老年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要使老年人快乐与健康,而且要使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得到相应提高,跟上时代步伐,以健康的心态、科学的生活方式,过好晚年生活。 2012年10月,重阳节前夕,荆门市在群艺馆隆重举办“纪念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30周年”演艺大赛颁奖晚会。整场晚会24个节目, 200余人的演员阵容,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尽管没有一个明星大腕,一千多个座位,却座无虚席。学员们的表演,吸引了台下所有观众的目光,他们有普通老人,有市四大家的领导。观众们时而随着音乐的节奏打着节拍,时而随着熟悉的歌声轻和…… 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文艺团体改制,越来越多的老年大学学员成为当地的文艺骨干、活动骨干,他们用己所学所长,用一颗颗阳光向上的心,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回报着社会,感恩着生活! 汉川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都是社区里的核心人物,他们在社区组织了舞蹈、书画、太极等业余爱好团体40多个,吸引3000余名老年人参与。 诗词楹联班的周华,是全国诗词楹联协会的会员,曾连续五届获省楹联比赛一等奖。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汉川涌现出了一大批诗词楹联爱好者,如今以他为首的诗词楹联学会网络会员300多名,成为楹联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书法、舞蹈、诗词楹联大赛上,获奖学员达100余人次。汉川市老年大学因此被群众誉为“第二文化馆”。 荆门市文化局的严永龙退休后,在老年大学教授萨克斯、葫芦丝等乐器演奏。2012年5月,他挑选部分优秀学员组建了一支乐队,又在土木巷社区协调了一间活动室。尽管乐器价格不菲,可老人们掏起腰包都异常痛快,大家在一起吹拉弹奏,好不热闹。今年7月份,乐队在天鹅广场举办了一场纳凉晚会,其专业水准,得到大家的认可,荆门电视台专门作了现场直播。 李军英是荆门市老年大学舞蹈班的积极分子。2010年,她在社区办起了健身点。白天,她是学员,晚上,她又当起了教员,成为社区广场舞的老师。广场舞受到居民们的欢迎,她又应邀在象山大道、保险公司门前等地,陆续办了5个教学点。2012年5月,李军英因病住院。病休期间,她在老年大学的同学蒋郁明、何忠香等人又站在她的领舞位置,继续带着居民们起舞。 传统文化在学员眼里,不仅自己要学习,更要传承。 武汉市中山公园新修了4座纳凉亭,面向社会征集对联,没想到,最后入选的4副对联,其中有3副的作者是硚口区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 浠水县老年大学则编写了28本楹联专著,并开设了专题讲座和楹联课,让楹联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为弘扬国粹,传承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9月17日,浠水县老年大学被授予省级楹联教育基地。 黄冈市老年大学的老年艺术团和老干部合唱团,组建6年来,已成为全市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第八、第九届全国中老年人健身球操比赛中,分别荣获表演一等奖和编排奖;创编的《三峡我的家乡》健身操,被中国老年体协录用为规定套路,向全国推广;连续参加第一、第二届全国中老年人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演出并获奖。 2011年1 月6 日,荆州市老年大学71名学员组成“爱心探访团”,走进荆州监狱开展“联合帮教送温暖”活动。 “你在这里要好好表现,争取多立功,早日走出高墙。”80 岁的田玉烈老人贴心的问候,亲切的嘱咐,温暖了坐在她对面的服刑人员。 恩施州老年大学一直秉行“政治立校是根本”。2012年3月,学校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学雷锋、讲文明、见行动”活动,在校里校外、街道上,“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 2013年,志愿者们又挑选出100名身体健康的老人,组成慈善义工大队,专门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无论是在社区、福利院,还是医院、灾区,哪里需要,义工大队就会出现在哪里。 襄阳市老年大学的“笑颜义工”助老服务分队,经常以健康知识讲座、卫生清洁、聊天谈心、心理辅导、文艺演出、书画展等多种方式为社区的空巢、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应城市老年大学的“博客团”中的200余名团员,面对重大舆情和网络热门话题,24小时轮流在线。4年来,老年博客团解惑释疑、进言献策,撰写涉及组织建设、党风廉政、民情民意等博文9600条,有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关于控制环境污染、文明社区建设等意见被列入市政府的十大实事工作。 老年大学不仅成为学员们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乐园,更成为他们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的场所。学员们在这里成为健康的老人、乐观的老人、情趣高雅的老人、有所作为的老人。通过各种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未来 需要社会高度关注 新时代的养老,已不再只是吃饱穿暖的基本要求了,老年人有精神追求,有文化需求,希望能在夕阳红的时候圆一个大学梦。然而,办学经费、办学场地、师资力量等都是横亘在很多老干部工作部门面前的难题。 湖北省早于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每年净增加老年人口49万人,到2015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04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7.64%,然而,老年大学学员仅占全省老年人口比例的1%,而在如上海、浙江这样的发达地区,老年人入学率是14%;场地建设方面,山东老年大学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黑龙江省老年大学面积近5万平方米。 截止2012年底,湖北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办的老年大学己达251所,专职工作人员480人,校舍面积约8万平方米,在校学员人数近9.3万人。但从全省来看,老年大学的发展还不平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钟祥市老年大学1984年创办后,因各种原因,只维持了几年,就停办了; 创办于1989年的鄂州市老年大学,至今仍然只有一间教室; 兴山县老年大学在县老体协的楼上租了一间教室,一年只上了两次培训课; 湖北省老年人大学1985年创办之初,仅有3间租来的教室。到2013年,共在两个教学点租借教室14间,开办了114个班,招收学员3000多人。一位80多岁的学员曾经对校办的工作人员说:“从来老年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盼着学校能有自己的校园,从60岁盼到80岁……” 开办了149个班的硚口区老年大学,4000余名学员在南、北两个教学区的教室,上课时间都精确到了分钟。 面对种种制约因素,老干部工作者迎难而上,力争攻难克坚。 汉川市老年大学在各个社区开办分校,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街道办事处老年学校为骨干,社区老年学校为基础的办学格局。很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上老年大学,学到知识,还健身娱乐两不误。 因为场地的限制,截止2013年6月底,钟祥市老年大学只有学员300余人,开办的13个班,依旧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一些老同志自己联系了场地,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市文化馆等地,因陋就简地建立了5个教学点。 同样简陋的还有“将军学府”。 78岁的皇甫国在“将军学府”担任副校长已经有17年。他刚到“将军学府”时,曾有148名将军在这里学习。如今,岁月的风雨,己将“将军学府”的教学楼侵蚀得有些斑驳,然而,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依旧不减。 2013年6月30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 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鄂办发[2013]20号),对老年大学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文件下发后,全省各地老干部工作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各级党委、政府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专题会,有的将老年大学的建设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则和老年活动中心同步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家老年大学开始改建,20多个市、县、区正在规划。 黄冈市新落成的老年大学占地43亩,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米;即将投入使用的十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干部大学总建筑面积11470余平方米;潜江市将结合城区改造,规划新老年大学的建筑用地;鄂州市在城南新区,为老年大学规划了24亩地,拟建面积将达15000平米;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十堰市房县,新建的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大楼,建筑面积达2080平米…… 阳春大街是横贯钟祥市的一条繁华大道。阳春大街33号,是一处闹中取静的静幽之地,这里是新的钟祥市老年大学。 2013年5月,钟祥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社保、城建、财政、教委等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决定,将退管中心整体划拨给市老年大学。中心占地24亩,共有5栋大楼,还有篮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地。学校还准备在室外建筑钢构屋顶600平米,方便学员们的晚间活动。 秋季开学时,扩容后的钟祥老年大学开了23个班,共招收了1200名学员。 7月底,恩施州委将州博物馆旧馆整体划归州老年大学。 如今,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在荆楚大地蓬勃兴起。湖北省委老干部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马在学在全省老干部局长座谈会上提出,“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是老干部和老龄人重要的社会活动空间,是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带领老龄人与时代同行的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舞台,是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是民生工程。” 2013年10月,位于湖北省博物馆南侧、武昌东湖路东侧的湖北省老年大学拔地而起,项目建设用地40亩,建筑面积35500平方米。建成后的新校园,将成为更多的老年人学习活动的场所。 健康长寿是人生最终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圆满和成功的重要标志。办好老年大学,全面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对于推动文化养生促进健康长寿意义重大。文化养老,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老年人生观,生活活跃一点、丰富一点,多交些朋友,多过集体生活,通过不断增加新的知识,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年人上大学,将使千千万万的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他们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生命之花绽放出了无比绚烂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