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收归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 “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领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世界的“拯救”行动,即“8·19”事件。 时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的叶利钦采取各种措施应对,从而使“8·1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使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从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为其终结联盟将苏联的一切实权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中苏结束30年敌对关系,是从1985年5月中旬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后开始的,两国关系从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1991年苏联发生剧变,俄罗斯接过了苏联的外交遗产,总统叶利钦在对华关系上依然采取了积极向前看的态度,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2年12月中旬,应中方邀请,叶利钦总统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这表明中俄关系在全面继承中苏关系正常化成果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4年9月上旬,江泽民主席应邀访问俄罗斯,与叶利钦总统签订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关系进而升格为“建设性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向前深入发展,要求两国关系有一个新的历史定位,以便与其相适应。1996年4月23日,叶利钦总统对我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专机起飞大约半个小时后,叶利钦让其外事顾问留利科夫把此次访华时商签的《俄中联合声明》拿出来又看了一遍。随后他对留利科夫说,这几天他在反复琢磨一个关键提法,觉得1994年俄中签订的《俄中联合声明》中把两国关系界定为“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措辞有点过时,不能反映俄中关系的实质。在他看来,当时的俄中关系已经成为“战略关系”了。 叶利钦提笔把联合声明中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划掉,写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几个词,思忖了一会,他又在这个提法的前面加上“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等语。对此,他向留利科夫解释说:“你们弄的这个声明稿不行,没有突破,我们不要忘记,这是第三个《俄中联合声明》,每一次都应该前进一步,上一个新台阶。”进而他强调,“再过几年,人类就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要把目光放远一点,有责任把俄中关系顺利带入新世纪。” 话毕,叶利钦让留利科夫设法立即与北京联系,问问江泽民主席是否同意他的这个提法。当时,北京已是晚上8点多钟。留利科夫立刻从总统座机上致电俄罗斯外交部,让其火速与北京沟通。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得到俄外交部的指示后,迅即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进行沟通。张副部长立马将情况向正在中南海开会的江泽民主席作了汇报。半个小时后,俄罗斯外交部向总统座机上的叶利钦报告:江泽民主席赞同他提出的新措辞。就这样,中俄两国关系在叶利钦总统的提议下,在江泽民主席的支持下,仅仅经过半个小时的“空对地”“地对空”的“磋商”,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此事的后续情况,有外交部的同志透露说,4月24日,江泽民主席在北京一见到叶利钦总统就高兴地说,你昨天在专机上提议把中俄关系目前的定位提高一下,我很赞赏你工作的认真态度和高效率。继而告诉他说,我们外交部的同志听说你这个提议后,立即告诉了我,我当时正在开会,一看觉得很好,就让他们赶快报告你,表示完全同意。可见,我当时也在积极工作。 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中俄两国关系就上了三个台阶:从一般关系发展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再到“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近这些年来,由于中俄两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倡导世界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问题上看法一致,观点相同,中俄关系更是在两国一届又一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已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签定“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给了叶利钦同美国抗衡的底气。就在这次访华过程中,叶所到之处发表讲话,每次都会高调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一次,他面对中国各界知名人士发表讲话,几乎是怒吼着说道:“美国有什么了不起?俄中两国现在是战略合作伙伴了,美国难道敢同我们抗衡?”继而他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俄罗斯与中国,是一对搭档,一个混合体,一个共同体!” 与此同时,叶利钦还在言语上经常批评美国,而且在支持中方处理对台问题上也与美国对着干。1998年6月30日,应邀访华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与上海市民举行圆桌会议时,首次就台湾问题公开作出了“三不”承诺,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同年11月下旬,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第三次访问时,叶利钦在医院与江泽民主席会见时谈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台湾问题。他全面、明确地阐述了俄罗斯政府的新立场,即不支持“独台”,不接受“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叶利钦的“四不”比克林顿的“三不”多了“不售台武器”这个最关键的“不”,这是美国历届总统都不愿承诺的。在处理中国对台关系问题上,叶利钦除了表示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所持立场外,实际意图也是欲与克林顿对着干,有意将美国人一军。 叶利钦总统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联时代因高举打击贪污腐败大旗而声名大噪,但他执掌国家政权后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他在总统任上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化,但他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他在任内两次发动车臣战争,却未能平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造成的动乱,这些都动摇了他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领导人形象。然而,叶利钦的功过应由历史去评说,而他在推动俄中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俄两国人民是不应忘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