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是健康的关键。古语有:“万病心中生,万境心中起。”欧洲谚语说:“心灵的痛苦,经由身体宣泄。”可见养心的重要性。 通过养心来有效养生,应把握住德、淡、和、静四个字: 用“德”养心。德的核心是做善事,是“积善成德”,是做个好人,而绝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孔子认为“大德必得其寿”。说明,提高道德修养不仅是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养生的重要手段。谁拥有了心灵美,就等于拥有了可贵的“抗衰老之药”。 用“淡”养心。淡就是淡泊名利。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会少一分贪念,少一分心病。 用“和”养心。和就是平和,就是和气,特别是要快乐、不生气。因为,生气对健康的摧残是可怕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个很有名的实验,发现人生气时呼出的气体能使雪的颜色变紫,是有毒的。如果将紫色的雪溶化两毫升注射给小白鼠,一两分钟之后小白鼠就死了。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不好的情绪可以引发疾病,而乐观的情绪却可以治疗疾病。世界上的长寿者,多是乐观者。 用“静”养心。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消除不良情绪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曾国藩也常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之际,仍然每天坚持不懈。在他的日记中常常可以见到“静坐片刻”字样。他在自己的家书中,也常有告诫家人“静坐”养生的话。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我国养生理论的创始人彭祖,对养心有很精辟的概括:即“善养心者,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