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驾机穿越蘑菇云

2013-12-1 10:5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99| 评论: 0|原作者: 郑州·阿 峻

摘要: 能开飞机穿越蘑菇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取样,留下可靠数据,是李传森这辈子最感光荣的事儿。我国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地区进行“地爆”试 ...


能开飞机穿越蘑菇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取样,留下可靠数据,是李传森这辈子最感光荣的事儿。

我国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地区进行“地爆”试验。

为了搞好试验,并为以后核试验积累可靠数据,李传森所在的师派出了5架飞机,担任运载原子弹配件和穿越蘑菇云、实施空中取样的工作。李传森有幸担任本次取样飞机的副驾驶员。 

驾驶飞机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中取样,危险性极大,要求机组人员既要有敢闯火海的献身精神,又要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根据要求,“驾机取样”要在原子弹爆炸30分钟后,在蘑菇云形成的7000米高空进行。取样用的是低速、非密封的伊尔-12型飞机,很容易遭受核辐射,对身体造成损害。

飞机由郭洪礼任机长,李传森任副驾驶。受机场与爆炸现场距离限制,要求飞机务必准时到达指定高度。对于当时的情景,李传森回忆说:飞行采取的是“小速度,大上升率”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飞机的上升速度。

1964年10月16日11时30分,机组人员提前吃完午饭,来到距原子弹爆炸点40公里的预定地点,在离飞机十多米的地方挖了一个大坑,用以隐蔽,以免受到原子弹爆炸时的辐射。

辽阔的戈壁滩笼罩在紧张与神秘的气氛中。下午2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了,主控制站技术人员按下电钮,随着女播音员清晰而又略带机械性的读秒声结束,强光闪过,地面升腾起一个巨大的火球,冲击波如同飓风般席卷开来,大地轰鸣,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极为壮观的蘑菇云,翻卷着直上蓝天。

穿越蘑菇云的时间只有5秒钟。飞机飞出云层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意外,让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机舱监测的防化兵大声报告:“仪器上的红灯未亮,收集剂量不够。”机长和李传森交换了一下眼色,准备再次穿越。机组人员将飞机压低了坡度后左转,迅速做好冲锋准备。这样,飞机一共在蘑菇云里穿越了三次,当监测仪上的红灯亮起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取样机着陆后,机组人员立即脱下防毒面具更换衣服,进行冲洗、消毒。整个飞机被污染得很厉害,地面上的防化测试,仪器一下子就顶满格了!

第二天,全体机组人员被送往基地医院进行体检。每人还发了1支专用测试笔,测试身上有多少剂量的感染,根据受辐射和感染程度,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

飞机穿越蘑菇云,有效地捕捉到放射尘埃,使科技工程人员正确评估出了我国首次核试验的一系列数据与成果,为以后的核试验积累了可靠的数据与可供借鉴的经验。李传森所在机组荣获了“集体一等功”。

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已悄然而逝。当年穿越蘑菇云的飞机,早已静静地停放在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的室外草坪上……

当年这架飞机的副驾驶员——英俊、潇洒、刚毅的李传森也被岁月“浸染”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85岁老人。由于执行那次特殊任务,李传森的身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一提到当年驾机穿越蘑菇云这件事,他依旧满腔热忱,并激情地说:“我是一个兵,执行命令是天职,为国家为人民做的这点事,是我一生的荣耀与幸福。”

最新评论

回顶部